Carangoides plagiotaenia Bleeker, 1857

綜合描述

體呈橢圓形,甚側扁而高。幼魚時背、腹部輪廓相當,隨著成長頭背輪廓中度彎曲而無腫塊凸突。吻圓。胸部無裸露區,全被鱗。背鰭軟條數22-14;臀鰭18-20;鰓耙數(含瘤狀鰓耙)8-14+19-27;稜鱗數11-19。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前鰓蓋後緣具黑紋。體側不具橫斑,若有亦不顯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rangoides plagiotaenia Bleeker, 1857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馬歇爾、斐濟群島和東加,北迄台灣、日本,南到澳洲。台灣僅發現於東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rangoides plagiotaenia Bleeker, 1857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坡,或潟湖礁區之淺水域,通常三、兩成群游動於表層水域。主要以蝦子、橈腳類、十腳類等甲殼類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rangoides plagiotaenia Bleeker, 1857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主要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捕獲。清蒸或紅燒皆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arangoides plagiotaenia Bleeker, 1857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