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pterus tabl Berry, 1968

綜合描述

體呈長圓形,微側扁。下頜稍突於上頜。上頜延伸至眼前緣之下方。脂性眼瞼發達,僅於瞳孔中部留下一細長縫。上下頜各具細齒一列;鋤骨呈矢形齒帶;舌面齒退化,成魚時消失。成魚時,鰓蓋膜後緣呈踞齒狀。下枝鰓耙數(含瘤狀鰓耙)30-33。背前鱗延伸至眼中部之上方。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第13-14鰭條之下方;稜鱗幾乎存在直走部之全部。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呈新月形,後方具一離鰭;胸鰭短,末端僅延伸至第一背鰭之下方。體背暗藍到藍褐色,腹部銀白。背鰭軟條部具淡紅色緣;尾鰭鮮缸色,帶黃色緣;餘鰭淡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Decapterus tabl Berry, 1968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大西洋之暖水域。台灣僅發現於東部海域,罕見之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Decapterus tabl Berry, 1968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經常聚集成群巡游於深海水域,有時游動於表層。一般常被捕獲的深度為200-360公尺處。以浮游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其中以橈腳類為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Decapterus tabl Berry, 1968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漁法以底拖網、流刺網、定置網或圍網捕獲。煎食較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Decapterus tabl Berry, 1968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