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稍側扁;頭鈍短。頭頂具冠膜。鼻鬚與眼上鬚單一不分支,無頸鬚;上下唇平滑。D. XIII, 20; A. II, 20-21; P. 14; V. I, 3。背鰭具缺刻,最後一棘小,背鰭與尾柄相連,臀鰭不與尾柄相連。冠膜中央灰白色,前、後部則較深,前緣黑色;體側具許多黑橫帶,橫帶斷裂成三條縱波紋及許多小點;背鰭透明,棘部有斜線,軟條部有平行橫線,胸鰭和臀鰭灰黑色,尾鰭有許多白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Istiblennius muelleri (Klunzinger, 187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台灣及印尼等。台灣分布於小琉球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Istiblennius muelleri (Klunzinger, 187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潮間帶礁石潮池區,深度3公尺內,常藏身於洞穴或縫隙內,受驚嚇時可見其用一前一後的方式跳躍於潮池與空氣間。以藻類、碎屑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Istiblennius muelleri (Klunzinger, 187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Istiblennius muelleri (Klunzinger, 187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