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tamia fusca (Quoy & Gaimard, 1825)

綜合描述

體長圓而側扁。頭大。吻長。眼大。前鰓蓋棘完全,惟邊緣平滑,尾鰭叉狀。D. VII-I,9; A. II,8; P. 14-13; GR. 7-8 + 17-19;Ll. 26-27; HL. 2.15-2.38; BD. 2.24-2.67 in SL;SnL. 3.84-4.2;ED. 2.53-2.83 in HL。體呈黃銅色,或銀白色而在尾柄上部有一暗鞍帶,除第一背鰭前部暗棕色外,其它各鰭淡色;眼下方到前鰓蓋角處另有一暗色窄帶延伸,其寬度遠不及瞳孔直徑之1/2,是和A. savayensis區別之重要依據。Apogon guamensis為同種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ctamia fusca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熱帶西太平洋到琉球群島,南迄澳洲。台灣分布於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ctamia fusca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潟湖或礁臺之枝狀珊瑚區。白天停留在珊瑚枝芽間,晚上則外出覓食浮游性之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ctamia fusca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通常以下雜魚處理,用作魚飼料,有時會曬成小魚乾自家食用,並無任何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Nectamia fusca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