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dalechilus labiosus (Valenciennes, 1836)

綜合描述

體延長呈紡綞形,前部圓形而後部側扁,背無隆脊。頭短。吻短;唇無齒,下唇有一低低的雙重小丘和單列的似乳頭狀物,上唇很厚具有3-4列似乳頭狀物。眼圓,前側位;脂眼瞼不發達;前眼眶骨寬廣,佔滿唇和眼之間的空間,前緣有深凹的缺刻。口小,亞腹位;舌骨上長一些牙齒,腭骨則無牙齒。鼻孔每側各一對。在稚魚期為圓鱗,隨著成長而變為具有多列顆粒狀櫛刺之櫛鱗;頭部及體側的側線發達;側線數目11-13條;側線鱗32-37。鰓耙繁密細長,第一鰓弓下枝鰓耙30-41。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硬棘IV,第二背鰭鰭條I,8;胸鰭上側位,具16鰭條,基部上端具黑點,腋鱗不發達;腹鰭腹位,具鰭條I,5,腋鱗發達;臀鰭具鰭條III,9;尾鰭分叉;幽門垂數3-4條;具沙囊胃。新鮮標本的體背灰綠色,體側銀白色,腹部漸次轉為白色。胸鰭基部無色,而有黑色斑點在其上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edalechilus labiosus (Valenciennes, 1836)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馬歇爾群鳥,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臺灣四周海域除東部外均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edalechilus labiosus (Valenciennes, 1836)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地形的海域,包括潟湖、礁盤及潮池等海域,亦常侵入港區。以底泥中有機碎屑或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群棲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edalechilus labiosus (Valenciennes, 1836)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較罕見魚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edalechilus labiosus (Valenciennes, 1836)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