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ramphosus scolopax (Linnaeus, 1758)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稍側扁;體長約體高之4倍。頭中大;吻突出呈管狀,體高短於吻長。口位於管狀吻的頂端;無頜齒。體被粗雜小鱗;二列骨板僅見於頭部至背鰭間之背部,每一列包括3個發育完全之大骨板及1個小骨板。第一背鰭位於體中部後方,具III硬棘,其中第II硬棘特別強大而長;第二背鰭具11軟條;腹鰭小,無硬棘;臀鰭具18-20軟條;尾鰭叉形。體呈淡紅色或橘黃,腹部銀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ramphosus scolopax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臺灣主要發現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ramphosus scolopax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海域,一般棲息深度在50-350公尺間,最深可達600公尺。在海底時常頭部向下,身體持傾斜姿勢,當游泳時則呈水平姿勢。以浮游生物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ramphosus scolopax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常為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ramphosus scolopax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