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akia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Tanakia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臺灣石鮒
臺灣石鮒
台灣石鮒,副彩鱊,牛屎鯽仔,革條副鱊,革條田中鰟鮍
臺灣特有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背鰭2(不分枝軟條)+ 9(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10-11(分枝軟條);胸鰭1(不分枝軟條)+ 10(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6(分枝軟條);咽齒式 5-5;側線鱗數 35-36。體形極度側扁,呈卵圓形。頭背側於項部後方略為凹陷。吻鈍圓。口小,次下位,具鬚一對。體被中大圓鱗,側線完全。體側灰銀白色,鰓蓋後方具一黑色圓斑或不顯,體中央具有一條較窄的藍黑色縱線延伸到尾柄,然後在尾鰭中央續接一條寬的黑色縱帶。雄魚的背鰭在透明的灰黑色緣下方,另具一乳黃色至橘黃色縱紋,臀鰭由外而內分別為透明緣、黑色帶、橘紅色帶與淡黃的透明帶:雌魚顏色淡,背鰭無明顯的橘黃色縱紋。此外,雌、雄魚眼上半部的虹膜皆為灰黑色。雄魚尾柄部呈橘黃色至橘紅色,雌魚淡黃色。繁殖期時,雄魚於吻部有明顯的追星。本種魚在分類上仍有爭議,過去被視為是革條田中鰟鮍(Tanakia himantegus)的同種異名,陳&張(2005)及陳義雄(2009)認為本種為有效種,Chang et al.(2009)再做分子生物學研究後,認為提升至亞種(Tanakia himantegus chii)比較適宜,並懷疑本種可能是入侵種,藉以區別原生種(Tanakia himantegus himantegus)。本種魚與革條田中鰟鮍的區別,在幼、雌魚方面不易鑑別,在雄魚方面可由以下兩點來區別:(一.)背鰭具有明顯的乳黃色至橘黃色縱紋(vs. 沒有明顯的乳黃色至橘黃色縱紋);(二.)眼上半部的虹膜為灰黑色(vs. 眼上半部的虹膜為鮮紅色)。陳等(2012)認為此種魚的分類仍有爭議,暫時以黃鰭石鮒(Tanakia sp.)為名。( 林沛立編寫 2013/01)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nakia chii 上次更新:2013-11-09
其他來源內容
體延長而側扁,略呈長圓形。頭短小。吻短而鈍圓。口小,下位。有鬚1對。咽頭齒1列,齒式5-5。體被中大型的圓鱗;側線完全而略呈弧形,側線鱗數33-35。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2(不分枝軟條)+ 8-9(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 10-12(分枝軟條);腹鰭 1(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雄魚體色較亮麗,眼晴的上半部為紅色,體側鱗片後緣均有黑邊,體側中央由臀鰭末端至尾鰭中央具一黑色縱帶;背鰭末緣紅色,臀鰭末緣則為外緣黑色,內緣紅色並排;繁殖季時,具追星。雌魚除尾部具黑色帶外,全身為淺黃褐色;繁殖季時,具細長的產卵管。以前所記載之革條副鱊Paracheilognathus himanteg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Chang et al.(2009)做分子生物學研究後,認為本原生種使用亞種名(Tanakia himantegus himantegus),藉以區別原產於中國大陸,臺灣可能是入侵種的(Tanakia himantegus chii)比較適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nakia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臺灣及中國大陸。臺灣目前發現於中、北部地區的平原河川,水渠、湖塘等棲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nakia chii 上次更新:2013-11-09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特有種。台灣各地平原的河川中下游、池沼及溝渠皆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nakia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初級淡水魚。喜好活動於清澈緩流區系與靜水域湖泊、池塘之棲地。偏肉食性,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及有機碎屑為食。雄魚在爭奪交配權時,會具有強烈的領域性。如同高體鰟鮍(Rhodeus ocellatus ocellatus)一樣可利用田蚌來作為做為繁殖媒介,藉以保護自己本身的受精卵及幼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nakia chii 上次更新:2013-11-09
其他來源內容
初級淡水魚。為低海拔緩流、具水草底質的水域或溝渠間棲息的小型魚類,常成群活動。雜食性,主要以附著性藻類、浮游動物及水生昆蟲等為食。如同高體鰟鮍(Rhodeus ocellatus ocellatus)一樣,成熟雌魚具有很細長的產卵管,會將卵產於二枚貝內部,因而受到充分的保護,完成孵化的程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nakia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但色彩豔麗,生殖行為特殊,可當觀賞用魚,也是教學的好題材。由於平地不斷開發及棲息環境受污染,族群量不穩定,加上外來慈鯛魚種的入侵競爭之下,臺灣族群有瀕危之慮,是需要保育之魚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nakia chii 上次更新:2013-11-09
其他來源內容
小型魚類,但色彩豔麗,生殖行為特殊,可當觀賞用魚,也是教學的好題材。唯平地不斷開發及棲息環境受污染,數量漸減少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Tanakia himantegus (Günther, 1868)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