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鯁為一種初級性淡水魚。原產於熱帶亞洲,包括湄公河,湄南河,南屯河,邦非河、南盤江流域以及紅河。為一種水產養殖魚類。生存於急流和緩流的深水區。成群棲息在大型以及中型河流的中底層水域,在雨季進入遭洪泛淹沒的森林區。野生種群有明顯的遷徙行為,但養殖的種群可能已失去遷徙行為。雜食性,以藻類、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等為食。在臺灣,於新北、基隆、桃園、南投、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縣市的河川、湖泊及水庫等水域皆有採獲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黃世彬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上次更新:2021-11-16

綜合描述

背鰭鰭條數3+12-13;臀鰭鰭條數3+5;胸鰭鰭條數1+15-16;腹鰭鰭條數1+8;側線鱗鱗列數37-40。頭部小而尖,吻短,眼中小,口小且向前突出,橫裂而下彎成淺弧形,上下邊緣都具角質緣。體延長而稍側扁,腹部圓,背部輪廓呈弧形。頭略短而尖。有鬚2對,吻鬚較粗,頜鬚較短小。體被中型圓鱗,胸部鱗片較小;側線完全,微向下彎,後部延伸達尾部中央。胸鰭末端距離腹鰭前緣較遠,胸鰭和腹鰭位於身體的下緣,尾鰭分叉,上葉長於下葉。體背青灰色,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胸鰭基部後方區域有一個明顯的藍黑色斑塊(邵,2020)。全長最大可達55公分,重500公克(Froese et al., 202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黃世彬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體延長而側扁,背部輪廓呈弧形,腹部圓形。頭略短而尖。吻短而圓鈍,向前突出,側面在前眶骨前緣有一不甚明顯的裂紋。有鬚2對,吻鬚較粗,頜鬚較短小。口小,下位,橫裂而下彎成淺弧形,上下邊緣都具角質緣。咽頭齒3列,齒式5.4.2-2.4.5。鰓耙數76-82。體被中型圓鱗,胸部鱗片較小;側線完全,微向下彎,後部延伸達尾部中央,側線鱗數37-40。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12-13(分枝軟條);臀鰭 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體背青灰色,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自胸鰭上方側線附近有十數個鱗片基部有藍黑色斑點,聚合成一堆類似菱形的斑塊。各鰭灰黑色。幼魚在尾柄基部有一黑斑。中大型淡水魚,最大體長可達60cm以上,通常為30cm。

養殖魚種,原產於中國大陸。初級性淡水魚,於池塘緩流中下層活動,主要攝食藻類、植物碎屑及浮游生物,生長頗快,為養殖經濟魚類,個體最大可重達10kg以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9-12-05
體延長而側扁,背部輪廓呈弧形,腹部圓形。頭略短而尖。吻短而圓鈍,向前突出,側面在前眶骨前緣有一不甚明顯的裂紋。有鬚2對,吻鬚較粗,頜鬚較短小。口小,下位,橫裂而下彎成淺弧形,上下邊緣都具角質緣。咽頭齒3列,齒式5.4.2-2.4.5。鰓耙數76-82。體被中型圓鱗,胸部鱗片較小;側線完全,微向下彎,後部延伸達尾部中央,側線鱗數37-40。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12-13(分枝軟條);臀鰭 3(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體背青灰色,腹部銀白而略帶黃色。自胸鰭上方側線附近有十數個鱗片基部有藍黑色斑點,聚合成一堆類似菱形的斑塊。各鰭灰黑色。幼魚在尾柄基部有一黑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亞洲。包括湄公河,湄南河,南屯河,邦非河和南盤江流域,在中國和越南的紅河也有發現紀錄(Froese et al., 2020)。台灣分佈: 於新北、基隆、桃園、南投、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縣市的河川、湖泊及水庫等水域有採獲紀錄(陳等人,201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黃世彬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原產於中國大陸之中、大型河流與湖泊。臺灣多養殖於西部水庫與南部地區的河川、湖泊及水庫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生存於急流和緩流的深水區。成群棲息在大型以及中型河流的中底層水域,在雨季進入遭洪泛淹沒的森林以攝食藻類,浮游植物和碎屑。據報導是雜食性的,野生種群有明顯的遷徙行為,但養殖的種群可能已失去遷徙行為(Froese et al., 202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黃世彬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在野外已可見到自然繁殖族群,於台北、基隆、桃園、南投、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縣市的河川、湖泊及水庫等水域有採獲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9-12-05
初級淡水魚。主要棲息於水溫略高的水域中,常在下層水域活動;性情活潑,喜歡群游活動。為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浮游動物、植物碎片、藻類、腐殖質等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3-11-09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人為放流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9-12-05

取食策略

雜食性,以藻類、浮游植物、有機碎屑等為食(Froese et al., 202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黃世彬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上次更新:2021-11-16

效益(利用)

為一種水產養殖魚類(陳等人,201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黃世彬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大型食用魚,且經濟價值。煎、烤、炸、紅燒及糖醋皆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3-11-09

風險

入侵後果: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改變底棲自然群集, 捕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不詳,<1900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irrhinus molitorella (Valenciennes, 1844)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