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idna nebulosa (Ahl, 1789)

Echidna nebulosa (Ahl, 1789) 星帶蝮鯙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吻部短且呈白色。僅具臼狀齒,無犬齒,隨著年紀增加,牙齒漸變鈍,齒的列數亦隨年紀而有變異:幼鯙僅一二排;成鯙則可達七列。脊椎骨數120-127。體色斑紋多有變異,但底色通常為白或黃色;前、後鼻管及眼虹彩均為鮮黃色;體側有兩列約 23-27 個黑色的星狀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chidna nebulosa (Ahl, 178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的熱帶珊湖礁海域,為臺灣珊湖礁潮間帶最常見到的鯙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chidna nebulosa (Ahl, 178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幼魚喜歡棲息於珊瑚岩礁的潮池中;成魚則遷徙到亞潮帶的水層。性情凶猛,領域性強。白天的活動性較強,偶而會離開棲居的礁穴,外出游動。以捕捉甲殼類及魚類等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chidna nebulosa (Ahl, 178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可利用延繩釣、手操網等捕撈。本種體型較細長且顏色鮮豔,較少作為食用,而以觀賞飼養方面的用途較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chidna nebulosa (Ahl, 178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