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盤寬,前緣稍突出,後緣稍凹入,吻寬短。眼小、橫向、鼻孔大型,與口裂連接,雄性成體的吻端稍延長較尖,背鰭一枚,外緣圓。背鰭基底末端在腹鰭後方,齒扁平,上下頜有齒7列。腹鰭短而寬,後角圓。尾長纖細,背面暗褐色,腹面白色,體表光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Myliobatis tobijei Bleeker, 1854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日本南部,中國大陸沿海、臺灣。臺灣各地均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Myliobatis tobijei Bleeker, 1854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溫帶海域中底層魚類,以甲殼類、貝類等軟體動物為食。多於近沿海活動,深度從近海潮間帶至數百公尺深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Myliobatis tobijei Bleeker, 1854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主要漁法為底拖網,春夏間產量較大,肉質尚可,多紅燒或煮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Myliobatis tobijei Bleeker, 1854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