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urus paucus Guitart Manday, 1966

長臂鯖鯊
長臂灰鯖鮫,煙仔沙,馬加鯊
海洋生物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瀕危(EN)瀕危(EN)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體呈紡錘型,軀幹較粗壯,頭、尾漸細細小。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尾柄具側突。吻長而尖突。眼大,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於眼端。口裂寬,深弧形;唇褶約為頜長之半。頜齒側齒而尖銳;前端齒頭細長彎曲,後端齒頭短寬,三角形;無側齒頭;每側每列約12-13個,2-3列使用。噴水孔細小,位於口角上方。背鰭2個,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後端相對,後緣凹入,上角略尖圓,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很小,基底後部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微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鰭特別延長,鐮刀狀,長於頭長,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寬短,尾椎軸稍上揚,上尾叉較長大,由上葉、尾椎軸及下葉中部組成;下尾叉較短小,由尾鰭下葉前部的突出部分組成,中、後部間具缺刻。體背側青灰色;吻腹側暗黑色;腹部淡色至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Isurus paucus Guitart Manday, 1966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溫帶及熱帶之大部分海域。臺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東部海域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Isurus paucus Guitart Manday, 1966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近海上層大型鯊魚,性兇猛,善游泳,速度快,可能是鯊魚中游速最快的一種。主要巡游於大海,有時會游至沿岸及近海大陸棚及島棚水域,夏季會隨暖流移動。棲息深度由表層至深達500公尺左右,一般皆被發現於水表層。卵胎生,胎兒在子宮內有同種相殘習性,一胎可產下2尾幼鯊,剛產下之幼鯊體長可達92-97公分左右。性兇猛,掠食鯖、鯡魚類、頭足類及海龜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Isurus paucus Guitart Manday, 1966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主要以流刺網及鏢旗魚法捕獲,經濟價值高。肉質佳,魚肉紅燒或加工成各種肉製品;鰭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製成魚肝油;剩餘物製成魚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Isurus paucus Guitart Manday, 1966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