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前部縱扁,後部側扁;體柔軟。吻中長,寬而扁,不及眶間隔的1.5倍;口前吻長略大於口寬。眼中大,背位,眼徑約為眶間隔的1/2倍,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前鼻瓣三角形突起。口較寬,弧形;唇褶發達;齒細小密列,上下頜齒同型,具3-5齒尖,齒數多達60餘。噴水孔中大,位於眼後角。背鰭2個,狹小,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二背鰭基底;第一背鰭稍小於第二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及臀鰭基底間;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後部相對;胸鰭寬大,前緣與後緣圓凸;臀鰭基底長,距尾鰭比距腹鰭近;尾鰭長但窄,尾椎軸低平,上葉發達;尾鰭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低平而與上葉相連。體一致為黑褐色,腹面較淡,各鰭緣和鰓孔均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pristurus platyrhynchus (Tanaka, 190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台灣及日本。臺灣發現於東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pristurus platyrhynchus (Tanaka, 190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深海魚類,可能為底棲性,生態習性不甚明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pristurus platyrhynchus (Tanaka, 190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主要以底拖網捕獲,一般以下雜魚處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pristurus platyrhynchus (Tanaka, 190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