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小喬木,稀灌木,高 4~10 公尺;葉片卵或橢圓形,長 4~8 公分,寬 2.5~5 公分,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長成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 1~2 公分,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花單生或有時 2 朵同生於 1 芽內,直徑 2~2.5 公分,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 0.1~0.3 公分,長無毛;果實近球形,直徑 2~3 公分,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貼粘;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稜稍鈍,腹面和背稜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莊溪 資料提供:莊溪-認識植物 來源學名:Prunus mume (Sieb.) Sieb & Zucc., 1836 上次更新:2014-12-16

分布

原產於中國華中、華南一帶。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福建到台灣等省均有經濟栽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莊溪 資料提供:莊溪-認識植物 來源學名:Prunus mume (Sieb.) Sieb & Zucc., 1836 上次更新:2014-12-16

效益(利用)

果實加工食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莊溪 資料提供:莊溪-認識植物 來源學名:Prunus mume (Sieb.) Sieb & Zucc., 1836 上次更新:2014-12-16

備註

梅花為為中國之國花。栽培歷史悠久,殷代出土文物即見有"脯梅"等字樣。漢初上林苑中,即植有同心梅、紫蒂梅之品種,至今之栽培品種即達250種之多。臺灣亦曾引進一些觀花之栽培品種,如花大型,萼綠色之綠萼梅(cv."Viridicalyx");花粉紅,重瓣之香梅(cv. "Laciniata");花緋紅色之緋梅(cv. "Alphandii")等。梅暗香清幽,養勁挺秀,其勁節傲霜雪,寒冬育蕾而花期獨步早春,博得歷代文人吟詠與欣賞。宋、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成塵,只有香如故」可以窺其於一斑焉。果可食及加工,亦可藥用,可收斂、止痢、生津、止咳、驅蟲等,是亦為重要之經濟果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上次更新: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