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樹形:圓形。
枝幹:小枝被星狀毛。
根系:深根。
葉序:互生。
葉形:長橢圓。
質地:革。
花形:漏斗。
花色:白。
花序大小:10-15 (公分)。
花期:3-4 (月)。
果類:蒴果。
果色:褐。
果大小:3 (公分)。
果期:11-12 (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Reevesia formosana Sprague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枝密被星狀毛。葉倒卵狀長橢圓形,長達 10 cm,寬達 4 cm,楔至圓基,先端銳至漸尖;葉柄兩端略膨大,長達 3.2 cm 。 花序密生星狀毛 ;花瓣白色,長約1cm。果棕色,柄長達2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Reevesia formosana Sprague, 1914 上次更新:2013-05-26

分布

臺灣分佈區域:臺中市、南投縣、嘉義縣、嘉義市、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Reevesia formosana Sprague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特產南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Reevesia formosana Sprague, 1914 上次更新:2013-05-26

棲地

棲地:內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Reevesia formosana Sprague 上次更新:2023-12-14

生態學

落葉性&生活型:落葉喬木。
光照需求:耐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Reevesia formosana Sprague 上次更新:2023-12-14

效益(利用)

觀賞用途&月份:[觀賞部位] 新葉、花色(適合月份:3-4)。
適種場所:行道樹、公園綠地、校園。
新葉色:紅。
植栽說明及建議: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白色的團狀花序與具稜的果實是本種的觀賞重點,因生長於淺山環境,受到人為影響導致野外族群不常見,因此亦有保育上的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Reevesia formosana Sprague 上次更新: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