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藻體呈暗紅色、紅褐色、黃綠色,主軸圓柱狀,分支呈不規則羽狀分支,其上有小刺般的突起,通常高約 5 至 25 公分,生長於潮間帶下部礁岩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林綉美 資料提供:林綉美 來源學名:Acanthophora spicifera (M.Vahl) Børgesen, 1910 上次更新:2022-06-02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具有大的、不規則的固著器,可著生在尖硬的底層。藻體由固著器直立長出。主枝上有短的不規則狀的小枝,小枝上有刺。小枝呈鉤狀,在大浪環境中易脆裂。顏色成多樣性,從深紅、棕色到紫色。個體高度約25公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紀瑋婷 資料提供:紀瑋婷 來源學名:Acanthophora spicifera (M.Vahl) Børgesen, 1910 上次更新:2016-10-03

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林綉美 資料提供:林綉美 來源學名:Acanthophora spicifera (M.Vahl) Børgesen, 1910 上次更新:2022-06-02
其他來源內容
原產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加勒比海地區。目前它已經幾乎連續地分佈在全世界所有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紀瑋婷 資料提供:紀瑋婷 來源學名:Acanthophora spicifera (M.Vahl) Børgesen, 1910 上次更新:2016-10-03

棲地

分布於台灣沿岸1–3米水深,潮間帶下部至亞潮帶較平緩的岩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林綉美 資料提供:林綉美 來源學名:Acanthophora spicifera (M.Vahl) Børgesen, 1910 上次更新:2022-06-02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廣泛分布於熱帶與副熱帶低區,通常發現於潮間帶於乾潮地區。本種可出現在多樣的基質上,如附生在其他藻類上堅硬的底層或是像自由流動的藻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紀瑋婷 資料提供:紀瑋婷 來源學名:Acanthophora spicifera (M.Vahl) Børgesen, 1910 上次更新:2016-10-03

效益(利用)

大溪地地區食用此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紀瑋婷 資料提供:紀瑋婷 來源學名:Acanthophora spicifera (M.Vahl) Børgesen, 1910 上次更新:20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