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stiodon chinensis (Gray, 1838)

Plestiodon chinensis (Gray, 1838) 中國石龍子
Plestiodon chinensis (Gray, 1838) 中國石龍子
Plestiodon chinensis (Gray, 1838) 中國石龍子
Plestiodon chinensis (Gray, 1838) 中國石龍子

綜合描述

臺灣中國石龍子為體長約13公分,最大全長可達33 公分的蜥蜴。鱗片無鱗脊的臺灣中國石龍子,外表因此而顯得光滑。其幼體與成體體色不同,幼體體背黑色,背部及體側有許多淺褐色斑點,體腹部為淺褐色或乳白色,尾部末端則為藍色;體色會隨著成長而改變,體型也逐漸變得粗壯,成體體背轉為深褐色或灰褐色,鱗片邊緣為黑色,體側面則常有黑色或橘紅色的雜斑。臺灣中國石龍子是以卵生方式生殖的蜥蜴,曾經有一次產下19枚卵的生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王緒昂 資料提供:王緒昂 來源學名:Plestiodon chinensis formosensis (Van Denburgh, 1912) 上次更新:2013-11-06
其他來源內容
中國石龍子是一種根據模式標本採集地而命名的蜥蜴.冬天較冷的季節則會螫伏,而以大膽島個體在室內飼養時有試圖吞食草蜥紀錄(後因受干擾而將咬死之草蜥吐出)推測,除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外,亦會吃食小型蜥蜴.尾長最大約頭體長的1.7倍,全身鱗片光滑,僅於成體部分背鱗可見非常微弱稜線,通常不具後鼻鱗,幼體背部底色為黑色並帶有3條縱行金線,但稍長體背則會變成灰褐色,縱線亦會變不明顯.卵生,一窩約可產5-29枚卵,雌體有護卵之行為.俗別名為山龍子,石龍蜥,珠婆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審訂:王緒昂 來源學名:Plestiodon chinensis chinensis (Gray, 1838) 上次更新:2013-02-26

分布

臺灣中國石龍子是臺灣特有亞種,分布於臺灣全島10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山區,屬於發現頻率不高的種類,但在某些區域內數量尚稱豐富,為區域性普遍的蜥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王緒昂 資料提供:王緒昂 來源學名:Plestiodon chinensis formosensis (Van Denburgh, 1912) 上次更新:2013-11-06
其他來源內容
儘管指名亞種在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廣泛分布,但在台灣目前僅在金門的大膽島及馬祖的中島有發現,台灣本島無此亞種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審訂:王緒昂 來源學名:Plestiodon chinensis chinensis (Gray, 1838) 上次更新:2013-02-26

棲地

臺灣中國石龍子主要的棲息環境為居家庭院、墾地或大面積的開闊草生地,偶爾可於樹林底層發現其蹤。當遇到干擾時便會快速逃逸或是藏身在石塊、土洞中。以昆蟲與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的臺灣中國石龍子,屬於日行性的蜥蜴,其尾巴極容易自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王緒昂 資料提供:王緒昂 來源學名:Plestiodon chinensis formosensis (Van Denburgh, 1912) 上次更新:2013-11-06
其他來源內容
據文獻本亞種習性與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差別不大,亦好於墾地等開闊環境活動.分布於平至海拔1000公尺區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審訂:王緒昂 來源學名:Plestiodon chinensis chinensis (Gray, 1838) 上次更新:201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