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成蝶前翅長15-20mm。雌雄二型性不顯著。雄蝶:頭頂土黃色、額乳黃色,具兩道黑褐色條帶。觸角細、黑褐色,有白色或乳白色環紋。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粗壯、第三節細小、背面白色、腹面橙色。複眼近乎光滑、疏被短細毛。胸部背面覆褐色毛、腹面乳黃色。腹部背面褐色、腹面乳黃色。足覆橙色鱗、跗節節間褐色;前足跗節退化,覆乳黃色毛。前翅三角形,臀區內縮、外緣波浪狀。後翅扇形,M1 及M2 室端部內縮。翅背面底色褐色,具數列黑色斑紋及白色點,約略 與外緣平行;有時具模糊中央帶紋。翅腹面底色較淺、土黃色,斑紋與翅背面相同。緣毛褐白相間。 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足跗節分節,翅底色較淺,中央斑帶較鮮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第四卷:灰蝶科 來源學名:Zemeros flegyas (Cramer, [1780]) 上次更新:2022-07-12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中南半島、巽他陸塊、華西至華東。 臺灣分布:晚近曾於馬祖列嶼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第四卷:灰蝶科 來源學名:Zemeros flegyas (Cramer, [1780]) 上次更新:2022-07-12

形態學

雄交尾器( 根據貴州產標本):背兜寬闊。鉤突基部寬,末端驟縮成尖尾狀。囊突退化。顎形突彎曲、鉤狀。基腹弧狹窄。抱器短,抱器背腹側張出。抱握鋏葉狀,末端截狀。抱器腹指狀。陽基顎片板狀,末端擴大、緣截狀。陽莖細長,略彎曲。角狀器為細長骨片,末端尖。 雌交尾器( 根據香港產標本):交尾囊長卵形。花壁位於交尾囊相對位置,為兩只位於交尾囊相對位置的小骨,其上有水平排列之鋸齒狀小骨片。交尾囊管末端有皺褶,近交尾孔處膨大、骨化。交尾孔板為一骨化腔,於第8 腹節背板上具一 對半圓形骨片。肛突卵形、末端骨化,具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第四卷:灰蝶科 來源學名:Zemeros flegyas (Cramer, [1780]) 上次更新:2022-07-12

棲地

寄主植物:馬祖地區尚無紀錄,其他地區取食各種山桂花屬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第四卷:灰蝶科 來源學名:Zemeros flegyas (Cramer, [1780]) 上次更新:2022-07-12

週期

應為一年多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第四卷:灰蝶科 來源學名:Zemeros flegyas (Cramer, [1780]) 上次更新: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