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2011年與2012年,分別有人在旗津半島的海邊看到高冠變色龍,並拍照上傳到社群媒體。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那是偶發性的寵物逃逸事件,在外遊蕩而被人拍攝。但是直到2013年,旗津半島西北角的旗後山森林中真的發現高冠變色龍的族群存在,而且成幼都有,顯示2011與2012年的照片其實是變色龍族群的外圍個體。這件事情經過社群媒體揭露之後,引起大群的學生和爬友到當地進行採捕,才正式證實高冠變色龍有機會在台灣南部的氣候下存活與繁殖。 由於旗後山位在旗津半島,而當地又是一個隔絕的山頭,因此這個變色龍的族群必定是由人刻意釋放的。高冠變色龍在寵物市場上是一個具有價值又受到歡迎的商品,但是在人工環境下飼養繁殖卻有一定程度的技術門檻,此外長期提供豐富的餌料也相當耗費成本。因此,一般認為這個變色龍族群是由人刻意釋放在當地,以便在天然繁殖之後可以到當地捕捉謀取利潤。
變色龍的體側扁,頭大,眼睛凸出,可隨時往不同方向旋轉。前肢與後肢均發展出具有抓握能力的趾爪,可對握,以抓握植物肢條。尾巴具有捲曲與抓握的能力,在行動時扮演重要的功能,在停棲時可握住枝條,亦可捲曲收納。高冠變色龍的雄性明顯大於雌性,雄性全長約為40至60公分,而雌性通常在35公分以下。雄性及雌性個體的頭上均有冠,隨著年齡逐漸成長,而雄性的冠比雌性更高聳。剛出生的高冠變色龍為淺綠色,隨著成長,身上的條紋逐漸明顯,而頭冠也持續增長。成體顏色複雜,體側通常會有幾條寬的縱紋,並會隨著環境、心情、社會位階等行為因素而改變顏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思民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hamaeleo calyptratus Duméril & Duméril, 1851 上次更新:2020-12-23

分布

原生地:葉門,沙烏地阿拉伯 已知引進地區:美國(佛羅里達州,夏威夷州),台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思民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hamaeleo calyptratus Duméril & Duméril, 1851 上次更新:2020-12-23

外觀相似性

Chamaeleo目前共有14種,多為中大型的變色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思民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hamaeleo calyptratus Duméril & Duméril, 1851 上次更新:2020-12-23

棲地

在旗津地區棲息於開發過後的次生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思民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hamaeleo calyptratus Duméril & Duméril, 1851 上次更新:2020-12-23

繁衍

卵生,卵數多,可達30至80枚,每窩的窩卵重量佔雌體很大的比例。孵化時間165至200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思民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hamaeleo calyptratus Duméril & Duméril, 1851 上次更新:2020-12-23

管理

高冠變色龍的入侵族群目前侷限分布在旗津半島西北角的小山丘上。雖然在野外沒有窩卵的發現紀錄,但是由於當地的族群由大量的幼蜥和亞成蜥所組成;野外帶回來的雌蜥經常生下已經受精的卵,並可順利孵化。這些證據顯示本物種在野外的繁殖情形良好。 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官方的計畫移除這個族群。然而消息曝光之後,吸引大量的兩爬愛好者前往採集捕捉。經過2013年與2014年的密集捕捉之後,當地的族群已經有明顯的下降。目前當地的個體已經甚難發現。這也是入侵兩爬藉由愛好者自發性移除,並成功抑制族群數量的罕見案例。 由於當地的棲地與其他天然環境有明顯的隔絕,因此這個族群目前也沒有擴散的機會。唯一擔心的是寵物貿易如果再次將這個物種釋放到其他適合棲地,那牠們的族群恐怕會有再次入侵的機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思民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hamaeleo calyptratus Duméril & Duméril, 1851 上次更新:2020-12-23

風險

主要影響:雖然大型的成年個體有機會捕捉小型哺乳類甚至小型的雛鳥,但是變色龍基本上仍然是以昆蟲為主食(Krysko et al. 2004)。以旗津的案例來說,目前高冠變色龍使用的棲地本身就是一個高度干擾的區域,而變色龍主要的食物可能也是當地外來植被上面依存的昆蟲(例如蟑螂)。然而,如果這個物種擴散到其他的天然區域,牠們就有可能與原生的攀木蜥蜴發生食性上的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思民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hamaeleo calyptratus Duméril & Duméril, 1851 上次更新: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