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iaeetus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Haliaeetus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白尾海鵰
Haliaeetus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白尾海鵰
Haliaeetus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白尾海鵰
Haliaeetus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白尾海鵰
白尾海鵰
海洋生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無危(LC)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體長74至92cm。全身大致褐色。頭及頸部為淡褐色。眼黃色,蠟膜黃色。背面褐色,飛羽顏色較深。尾羽白色,成楔形,尾下覆羽暗褐色。未成鳥全身大致褐色,頭部羽色略深。腹面淡褐色帶有縱紋並雜有白斑。每根尾羽中央污白色,外緣及末端黑褐色。喙粗大,成鳥黃色,未成鳥黑褐色,隨著成長自喙尖逐漸變黃。腳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分布

廣布於整個歐亞大陸北部及格陵蘭。少數個體向南度冬,度冬範圍包括中南歐、朝鮮半島、日本、中國東南部、臺灣。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近年曾出現於宜蘭翠峰湖、台北坪林、高雄鳳山水庫等,春天過境期間數度在台北觀音山被記錄到。離島僅於澎湖曾有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2個亞種,條列如下:H. a. albicilla 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部。H. a. groenlandicus 分布於格陵蘭。臺灣所見者為指名亞種 albicilla。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棲地

以荒野少人跡的大型水域周遭為主,在北方為海邊、湖泊等。在臺灣的紀錄通常在山區的湖泊或水庫出現,例如宜蘭翠峰湖。性慵懶,不愛飛,常於水域旁的枝頭或地面上佇立甚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遷徙

白尾海鵰在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並不是每年都有紀錄。2002年至2007年間宜蘭縣翠峰湖有1隻白尾海鵰成鳥出現多次,而且出現的月份涵蓋整個夏季,似乎已在此滯留數年。除此之外,歷年來夏季亦曾在澎湖、台北老梅、台北翡翠水庫等地被記錄到,似乎顯示本種的狀態並非只是冬候鳥,值得更進一步注意。於分布區域為留鳥或部分遷移性。在歐洲多數為留鳥,少數於冬季短距離南遷。在亞洲似乎南遷紀錄較多。幼鳥明顯有較強遷移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取食策略

通食性,可取食多種可得的小動物,包括魚類、鳥類、哺乳類及動物死屍。魚為最常見的主食,動物死屍則是北方族群冬季重要的食物來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行為

鳴聲為響亮的「klee klee-klee-klee」,似小狗吠。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繁衍

臺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保育狀態

白尾海鵰自19世紀以來歐洲許多地區的族群均急劇縮減,受脅的因素包括人為迫害、棲地破壞、環境污染、干擾等多種原因並行。某些地區於20世紀後期曾以人工重新引進的方式來進行復育,如波希米亞、蘇格蘭等。長期以來曾被評估為受脅鳥種,但最新的國際鳥盟評估認為其分布範圍廣闊,而且族群已有成長趨勢,故自受脅鳥種名單移除,目前全球族群數約20,000至39,600隻(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9)。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威脅

白尾海鵰在臺灣為稀有冬候鳥,早年於台北市圓山動物園及民間鳥園曾有自野外捕抓的圈養個體,近年並無受脅案例或相關保育問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法規

白尾海鵰在國內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包含於隼形目)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管理

國際上華盛頓公約(CITES)列入附錄I。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

備註

halo 希臘文意指「海」;aetos 希臘文意指「鵰」。albus 拉丁文意指「白」;cilla 拉丁文意指「尾」。學名全意為「白尾的海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Haliaeetus albicilla albicill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