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殼形 : 殼退化成薄片藏於外套膜內
體長 : 約26-32mm
體呈乳白色或黃棕色;外套膜顏色稍暗;身體兩側有不明顯的斑點;身體兩側較背部暗;背面具有兩條縱黑色條紋;足部乳白色。陰莖小呈圓錐狀,儲精囊管膨大呈球形,頷呈拱形,由16 片細長薄板所連接而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謝伯娟、吳書平、蔡奇立 資料提供:臺灣蝸牛圖鑑(三版) 來源學名:Anadeninus parvipenis Wiktor, Chen & Wu, 2000 上次更新:2014-12-22

分布

中國四川、貴州。台灣調查記錄 : 目前僅分布在臺灣桃園縣拉拉山自然保護留區,推測其原因為拉拉山及鄰近山區為臺灣水蜜桃與其他類水果的農業產區,當地農民須從中國或國外低溫引進苗木扦插,致此種被引入至拉拉山自然保護留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謝伯娟、吳書平、蔡奇立 資料提供:臺灣蝸牛圖鑑(三版) 來源學名:Anadeninus parvipenis Wiktor, Chen & Wu, 2000 上次更新:2014-12-22

棲地

本種常主要喜棲息於森林底層潮濕落葉或苔蘚地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謝伯娟、吳書平、蔡奇立 資料提供:臺灣蝸牛圖鑑(三版) 來源學名:Anadeninus parvipenis Wiktor, Chen & Wu, 2000 上次更新:2014-12-22

備註

中國四川省瀘定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謝伯娟、吳書平、蔡奇立 資料提供:臺灣蝸牛圖鑑(三版) 來源學名:Anadeninus parvipenis Wiktor, Chen & Wu, 2000 上次更新:20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