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lexiphleps smaragdistis Ronkay, Ronkay, Wu & Fu, 2013

綜合描述

本種展翅長 38-41mm,前翅長 16-18mm;此種之形態特徵鑑定列於屬級鑑定段落。此新種之色彩與其他臺灣產物種相似,例如 Plexiphleps stellifera、Atrachea viridinigra、Atrovirensis taiwani、Taivaleria rubrifasciata、Trachea delica等,然而Aplexiphleps smaragdistis 具有下列明顯特徵而能與外觀近似種作區分:修長的下唇鬚、較鮮明而非暗灰、棕灰或黑色參綠色之前翅色彩;具細緻複雜而非明顯可辨識之橫帶紋;此外沿著後中線外側具有參粉紅色之灰色條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Aplexiphleps smaragdistis 上次更新:2017-03-27

分布

臺灣,特有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Aplexiphleps smaragdistis 上次更新:2017-03-27

棲地

絕大多數的標本發現於中央山脈合歡山海拔2400-3100公尺的區域,此 區以典型的亞高山冷溫帶針葉林植被為主。本新種推測一年二代,成蟲出現於6月、8月-9月。幼生期和寄主植物未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Aplexiphleps smaragdistis 上次更新: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