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一般體色褐色,頭部圓,後頭區具有6條淡黃色縱條纹,兩側單眼間有一淡黃色橫帶連接,雄蟲體長為15公厘,雄蟲大顎非常長,故得名。
雄蟲會於夏秋季夜晚鳴叫,鳴叫聲為一連串的喞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廖一璋 資料提供:廖一璋 來源學名:Velarifictorus aspersus (Walker, 1869) 上次更新:2014-11-12

分布

台灣地區分布於低海拔山區棲息於碎石荒地、森林邊緣。全球分布 : 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爪哇、菲律賓、泰國、斯里蘭卡、台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廖一璋 資料提供:廖一璋 來源學名:Velarifictorus aspersus (Walker, 1869) 上次更新:2014-11-12

效益(利用)

同是此屬蟋蟀的V. micado為中國大陸所用之鬥蟋蟀物種,因而此屬得名鬥蟋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廖一璋 資料提供:廖一璋 來源學名:Velarifictorus aspersus (Walker, 1869) 上次更新: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