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15.5-17公釐。觸角僅有4節;口器長,伸至腹部中央。體色多變,橘紅至褐色(有時全黑),常有黃斑點綴(橘紅個體黑斑點綴)。頭大,深褐,其兩側及大顎片內側有金綠色縱向條紋。觸角第1節與第4節基半茶色。前胸背板具彎曲條紋(有些個體完全消失);小盾片與體同色,常帶有黃色斑紋。胸部腹板、中後胸側板後緣、足部基節、轉節、腿節基半,淺黃色。腹部腹板中央淺黃,第3-7節氣孔後方個有1對褐色斑紋。
一筆記錄採自殼斗科印度苦櫧(Castanopsis indica A.DC.)[出現季節:9-10月(根據檢視標本的採集資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蔡經甫 資料提供:蔡經甫 來源學名:Tetrarthria variegata Dallas, 1851 上次更新:2014-07-24

分布

印度馬來-太平洋區分布:印度、孟加拉、緬甸、越南、中國、馬來西亞、臺灣(恆春半島淺山地區)、菲律賓、印尼、太平洋諸島(新喀里多尼亞、斐濟、薩摩亞、東加、帛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蔡經甫 資料提供:蔡經甫 來源學名:Tetrarthria variegata Dallas, 1851 上次更新:2014-07-24

棲地

淺山原生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蔡經甫 資料提供:蔡經甫 來源學名:Tetrarthria variegata Dallas, 1851 上次更新: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