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蛛體長4.66mm,背甲淡黃色,長大於寬。中窩縱向。兩眼列平直且橫向平行,後眼列寬於前眼列,眼睛大小皆相似。螯肢紅褐色,前牙堤齒枚、後牙堤齒3枚。下唇紅褐色,長大於寬。雄蛛觸肢紅褐色,插入器長絲狀,末端引導器膜狀。觸肢器脛節突起大且具有側邊突起。腹部灰黃色,長大於寬,無任何斑紋。足式為4-2-1-3。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佳雯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審訂:羅英元 來源學名:Clubiona kurilensis Bösenberg & Strand, 1906 上次更新:2013-12-02

分布

台灣,中國和日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佳雯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審訂:羅英元 來源學名:Clubiona kurilensis Bösenberg & Strand, 1906 上次更新:2013-12-02

棲地

目前僅有一筆由陳世煌先生於2002年花蓮縣玉里鎮安通海拔150公尺採集的雄蛛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佳雯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審訂:羅英元 來源學名:Clubiona kurilensis Bösenberg & Strand, 1906 上次更新:2013-12-02

備註

千島袋蛛與其他近似物種的差別在於雄蛛觸肢上脛節突起有大型的側邊突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佳雯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審訂:羅英元 來源學名:Clubiona kurilensis Bösenberg & Strand, 1906 上次更新: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