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undersi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Saundersi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黑嘴鷗
Saundersi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黑嘴鷗
黑嘴鷗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易危(VU)易危(VU)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體長29至32cm。雌雄鳥體色相似。成鳥繁殖羽頭及頸上部黑色,眼後有白斑;上背、肩、尾上覆羽、尾羽及腹面均白色,下背、腰、翼上覆羽藍灰色;最外側3枚初級飛羽的外翅全白,內翅灰黑而先端白,內側飛羽藍灰色,內羽片的黑色羽緣漸窄;次級飛羽藍灰色而具寬闊白色先端;飛行時,翼羽前、後緣均為白色。非繁殖羽頭、頸部白色;頭頂、枕部有灰褐色 斑;眼先黑色,耳羽白色,羽緣黑褐色,故呈眼後黑褐斑;肩、背、腰及翼上覆羽銀灰色;尾上覆羽及尾羽白色。亞成鳥大致似成鳥的非繁殖羽,但背部略帶褐色,頭頂有暗褐色斑;初級飛羽、小覆羽有黑斑,尾羽末端黑。虹膜暗褐色;喙黑色;腳紫紅色,爪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蒙古、中國北部和東部沿岸以及日本,也於朝鮮半島沿海活動。台灣以西部沿海比較容易見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夏季繁殖的主要棲地在沿海港灣、灘塗、河口、江河、湖泊及沼澤地。一般選在鹹蓬植生的灘塗,以及伴有稀疏生長的蘆葦、苔草或蔍草等植被。冬季多見於潮間帶泥質灘地及魚塘蝦池。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黑嘴鷗在台灣是不普遍的冬候鳥。於9月下旬至2月間可見,主要在西部沿海灘塗地越冬(顏重威 1984),尤其以大肚溪口至雲林、嘉義沿海為多(沙謙中 1998)。翁榮炫於1996年12月14日觀察到170隻群聚於北港溪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捕食魚類、甲殼類、水生昆蟲及潮間帶底棲生物等,亦以蝗蟲和小型嚙齒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鳴叫聲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嘴鷗屬於世界的瀕危物種之一(李衍慶1993),據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估計,目前世界上約只剩下5千餘隻。但目前黑嘴鷗在中國的分布地區尚稱普遍,被列為易危種(鄭光美、王岐山 1998)。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黑嘴鷗在台灣已被列入2008年8月的新版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Larus 拉丁文意為貪吃的海鳥, 指海鷗;saundersi 為人名,英國鳥類學家和作家HowardSaunders(1835-1907)。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劉小如、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arus saundersi (Swinhoe, 1871)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