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背鰭XVI-XVIII, 11-12;臀鰭VII, 8-9;側線麟上段24-26,下段11-12。體型短而厚實,體高明顯較高,部分雄魚成體頭部會隆起。嘴唇較薄,眼睛略帶紅色,腹部與腮蓋內側邊緣泛紅,體側有數個淺灰色條狀斑紋、斑紋中央有6、7個分開的深黑色斑點,體側中央的斑點較大且顏色深而明顯,活體體色以灰綠色為主,背鰭、臀鰭與尾鰭邊緣均有斑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 上次更新:2020-05-27

分布

目前在南投日月潭地區有發現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 上次更新:2020-05-27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人為放流。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 上次更新:2020-05-27

風險

入侵後果: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捕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 上次更新:2020-05-27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不詳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Günther, 1864) 上次更新: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