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子囊果530微米高,160微米寬。獨生或群生,似球狀或扁平,埋生,之後突出,具孔口,乳狀突起,革質,褐至黑色。頸部45-90微米長,45-60微米寬,圓錐形,黑色。單層子囊果壁,由角胞組織細胞組成。子囊210-280 × 20-28微米,8個孢子,圓柱狀,有柄,有子囊頂端特殊構造,厚壁,雙囊壁。子囊孢子34-52 × 12-20微米,紡錘形至橢圓形,一至三個分隔,透明,隔膜處收縮,中間細胞叫大,頂端細胞相對較小,被黏質鞘包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Morosphaeria velataspora (K.D. Hyde & Borse) Suetrong, Sakay., E.B.G. Jones & C.L. Schoch 2009 上次更新:2014-12-23

分布

世界分佈為安達曼群島、澳洲、貝里斯、汶萊、香港、印度、印尼、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丁尼克、尼科巴群島、菲律賓、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塞席爾群島、臺灣、泰國、美國。台灣分佈為淡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Morosphaeria velataspora (K.D. Hyde & Borse) Suetrong, Sakay., E.B.G. Jones & C.L. Schoch 2009 上次更新:2014-12-23

關係

生長基質為紅樹林枯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Morosphaeria velataspora (K.D. Hyde & Borse) Suetrong, Sakay., E.B.G. Jones & C.L. Schoch 2009 上次更新:2014-12-23

備註

目前有10種Massarina屬在紅樹林枯木上被發現,而M. cystophorae則是在褐藻上被發現,M. phragmiticola 則是來自鹽沼水草,但它們並非單系群。因此,Suetrong et al. (2009)將Massarina velatospora、M. ramunculicola移至新屬Morosphaeria;而Massarina thalassiae則是依基因序列比對結果移入Trematosphaeriaceae科的新屬HalomassarinaMorosphaeria velatospora是個在世界廣泛被發現的物種,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皆有其蹤跡,其生長的木質亦廣泛,紅樹林樹木、支撐根、胎生苗皆有其生長記錄。本物種是熱帶專有之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Morosphaeria velataspora (K.D. Hyde & Borse) Suetrong, Sakay., E.B.G. Jones & C.L. Schoch 2009 上次更新: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