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子囊果780-1040微米高,650-960微米寬,球形或近球形,埋生於盾狀體 (clypeus)下,有孔口,乳狀突起短,革質,棕黑色,獨生或叢生。乳狀突起達240微米高,黑色,鈍錐形,孔口圓,沒有可見的內生緣絲。子囊果壁達90微米厚,兩層,外層為角胞細胞組織,內層為棕色細長細胞。囊間絲 (hamathecium)達2微米粗,菌絲狀,絲狀,有分隔,少分枝,量多,凝膠狀並附於子囊果的底部和頂部。子囊190-240 × 10-12微米,8個孢子,圓柱形,薄壁,單囊壁,短柄,頂部圓形或扁平,近頂端處有小、環狀的子囊附屬物。子囊孢子25-31 × 7.5-10微米,單列,成熟時透明,圓柱狀,一端尖細,3個分隔,隔膜處不內縮,被一層在水中會膨大且變模糊的薄鞘包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accardoella marinospora 上次更新:2014-12-23

分布

世界分布於澳洲、汶萊、中國、香港、印度、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臺灣、泰國。臺灣分布於茄萣、淡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accardoella marinospora 上次更新:2014-12-23

關係

生長基質為紅樹林枯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accardoella marinospora 上次更新:2014-12-23

備註

Saccardoella為陸生,淡水生和半淡鹹水生的菌種。Saccardoella的子囊結構是否為單囊壁或雙囊壁仍有爭議。Mathiassen (1989)強調其為雙囊壁,但Barr (1990)將其歸類在單囊壁的盾球殼科 (Clypeosphaeriaceae,Xylariales)。Kirk等人 (2008)在其著作的真菌字典內將其置於糞殼菌綱地位未定。必須盡快進行親源關係分析來釐清此屬的分類地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Saccardoella marinospora 上次更新: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