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分生孢子器 (柄子殼)70-110微米高,70-115微米寬,似球狀,埋生或半埋生,有孔口,有乳狀突起或無,革質,暗褐色或黑色,獨生或叢生。乳狀突起短或無突起,孔口6-15微米寬。分生孢子器上方包被14-20微米厚,基部包被8-12微米厚,暗褐色,由多角型的角狀細胞組織組成,分生孢子梗5-12微米 × 1.2-2.5微米,圓柱狀或更細,單一,在頂端生成單一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器內形成一層內襯。分生孢子9-12.5 × 1.2微米,臘腸狀或絲狀,單細胞,筆直或者稍微彎曲透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Rhabdospora avicenniae 上次更新:2014-12-23

分布

世界分布為巴哈馬、貝里斯、百慕達、哥倫比亞、賴比瑞亞、馬來西亞、墨西哥、南非、臺灣、泰國、美國。臺灣分布於新屋、紅毛、北門、四草、曾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Rhabdospora avicenniae 上次更新:2014-12-23

關係

生長基質為死亡紅樹林枯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Rhabdospora avicenniae 上次更新:2014-12-23

備註

此菌種在南臺灣非常常見,它的分生孢子殼深埋在木頭中,分生孢子則聚積在木頭表面呈橘色團狀。有一相似菌種具更大的分生孢子,但區別此兩菌種需要更多基因序列來進行親源關係研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郭聖育 資料提供: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真菌研究室 來源學名:Rhabdospora avicenniae 上次更新: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