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又稱高溫洋菇、雙環蘑菇。菌傘直徑約3-11公分,幼時半球形,開傘後 平展為凸透鏡形,白色,老化後略為帶黃褐或紅褐色,表面有細鱗片或纖維狀 細毛。菌肉厚實,白色,切傷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變色。菌褶離生,幼時粉 紅色,成熟時黑褐色。菌柄圓柱形,約2-6公分長,直徑1-2.5公分,有時基部尖 細;柄中央或偏上半部有白色菌環,膜質,易碎。孢子橢球形,光滑,孢子印 黑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復琴 資料提供:陳復琴 來源學名:Agaricus campestris 上次更新:2014-12-24

分布

常見真菌,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北美、澳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復琴 資料提供:陳復琴 來源學名:Agaricus campestris 上次更新:2014-12-24

棲地

土生於草地、開闊的森林或森林邊緣。有時形成仙女環(fairy ring)。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復琴 資料提供:陳復琴 來源學名:Agaricus campestris 上次更新:2014-12-24

備註

人工栽培量產的高經濟價值實用菌,幼嫩食用階段無論形態、口感與香 氣與洋菇(A. bisporus)非常相近,高溫洋菇菌絲生長與出菇溫度皆較洋菇高, 較耐熱、耐乾旱、耐潮濕,較強健不易受雜菌污染,菇體結實受傷不易變色, 較耐碰撞等特性,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成為在台灣廣為栽培的洋菇菌種。野 生的也頗常見,可食,但因土生有重金屬含量高的疑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復琴 資料提供:陳復琴 來源學名:Agaricus campestris 上次更新: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