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俗稱紅鞋參、紅參,英名Brownfish Sea Cucumber, Deep Water Redfish, Baked potato sea cucumber。身體粗胖堅硬,略呈紡錘形,體長大都在10至15公分間,最大可達35公分,寬約5至8公分。體表呈灰棕色、黃褐色至褐色,背上密生許多尖錐形的小疣足,排列無規則,疣足之間有黑色細紋,且常裹著一層細沙。腹面平坦,形似足底,管足發達,排列成3縱帶。口部大,偏於腹面,觸手呈盾狀,共有20隻。肛門略偏於背面,具有5顆鈣質的肛門齒。體壁內的骨片主要是微小的花紋樣體和具有分枝的桿狀體,但兩者的形狀和變化都很多,並且常有許多中間形式。另外還有一種分歧2至4次、複雜和末端尖銳的大X形體。
本種管足吸力弱,多在水流平緩的潮池中活動,為夜行性種類,白天躲在礁石之下,以觸手黏附海藻的碎片、微細藻類、細沙上的有機物為食。背上常有白瓷螺 (Melanella dufresnei) 寄生,也常裹著一層細沙,可偽裝避敵,減少日曬,也可能造成捕食者的不便。繁殖期在夏季6至7月間,雌雄異體,行體外受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Actinopyga echinites (Jaeger) 上次更新:2014-02-20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肯亞、莫三鼻克、葉門、馬斯開里恩群島、馬爾地夫、紅海、埃及、以色列、約旦、印度、斯里蘭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澳洲、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的海南島和西、中、南沙群島、臺灣、新幾內亞、南太平洋群島等地區,臺灣地區以東北角、恆春半島、澎湖和小琉球等地的數量較多,其他地區偶爾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Actinopyga echinites (Jaeger) 上次更新:2014-02-20

棲地

大都棲息於岩礁海岸的潮池至水深2公尺附近的淺海中,最深約達120公尺,以風浪平緩的潟湖、海草床和礁岩區數量較多,被浪水劇烈衝擊的珊瑚礁下也能生存。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Actinopyga echinites (Jaeger) 上次更新:2014-02-20

保育狀態

棘輻肛參的族群因過度捕捉,在過去50年以來,已經在50%以上的地區減少了60至90%,自1960年代以來,已經有40%以上的地區有過度漁獲的現象,因此被IUCN紅皮書列為脆弱的物種,在某些地區已經有保護的措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Actinopyga echinites (Jaeger) 上次更新:2014-02-20

效益(利用)

體壁厚,是一種品質很好的食用海參,也可供藥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Actinopyga echinites (Jaeger) 上次更新:201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