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英名Burrowing Urchin, Boring Sea Urchin。體型小,體殼直徑大多在2公分以下,圓形,管足孔每3對排列成一弧狀。身體和棘刺都是淺藍色、灰色至紫黑色,棘刺細尖而長短不一,用側面較短的棘刺在岩石或石珊瑚(尤其是微孔珊瑚)上挖出比本身軀體大2至3倍深的圓柱狀洞穴匿居,以抗拒掠食者的攻擊,潛水者若不注意常會被刺傷,其刺易斷且有毒。
夜行性,但很少離開洞穴,而以刺棘和長管足捕捉海藻碎片為食,屬於植食性。一年有兩次生殖季節,分別為5月至7月及11月至隔年1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Echinostrephus molaris de Blainville, 1825 上次更新:2014-02-15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包括南非、莫三鼻克、肯亞、馬達加斯加、紅海、阿拉伯東南方、孟加拉灣、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尼、新加坡、菲律賓、中國、臺灣、日本南部、澳洲、新幾內亞、南太平洋群島、夏威夷等地區,臺灣地區在東北角、蘭嶼、恆春半島等地區經常可見,在某些地區的密度極高,1平方公尺可達數十個個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Echinostrephus molaris de Blainville, 1825 上次更新:2014-02-15

鑑別型特徵敘述

近似種白尖紫叢海膽(Echinostrephus aciculatus)的棘刺尖端呈白色,可與本種區分,且白尖紫叢海膽的成熟個體較本種大一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Echinostrephus molaris de Blainville, 1825 上次更新:2014-02-15

棲地

鑿洞棲住在海流較強的珊瑚礁海岸潮間帶下部至50公尺深的淺海洞穴中。適宜溫度範圍為22至 28.5°C。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Echinostrephus molaris de Blainville, 1825 上次更新:201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