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又稱擬淺盤步海燕、擬淺盤小海燕,俗稱擬淺盤海星,英名Cryptic rock star。身體小而扁平柔軟,略呈星形,腕足短,由身體中央至腕尖的輻長僅約1至2公分,有4至7隻,通常為5隻,末端鈍圓,反口面(背部)粗糙,大都呈銹黃綠色、灰棕色與棕褐色的雜斑,形成很好的保護色。背板上覆有4至20個略呈顆粒狀的短鈍棘;間輻區的背板略為圓形,且呈覆瓦狀排列。肛門周圍有6至8根短棘。篩板一個,位於肛門旁。皮鰓單個存在,孔大,且只存在於背面,皮鰓區多位在輻部及體盤中央區,身體邊緣無皮鰓。腹板呈倒 V 字形排列。兩個口板明顯分開。口棘及步帶棘上都有皮膜。
夜行性,白天多躲在岩石下,傍晚出現,以底藻、細菌及有機碎屑為食,一直到半夜才又往石頭下爬。其夜行性內生性週期,不受潮汐漲退的影響,主要是為了躲避強光以及掠食者以利增加其存活率。生殖季為每年的秋季10月至11月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atiriella pseudoexigua Dartnall 上次更新:2014-01-16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印尼、菲律賓、臺灣、日本、婆羅洲、澳洲東部、新幾內亞、大洋洲,臺灣地區分布在恆春半島的萬里桐、綠島和淡水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atiriella pseudoexigua Dartnall 上次更新:2014-01-16

棲地

生活在珊瑚礁區的潮池中。稚生在每年4月至5月的春天至初夏出現潮池中,高潮位潮池族群個體數量夏末減少,但低潮位潮池潟湖族群則穩定。族群數量在冬天的時候,由於高潮區較為溫暖,可能使得族群數量增多;夏天的時候,由於雨季與颱風季的來臨,或為了避免大量淡水的危害及生殖,而遷移到低潮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atiriella pseudoexigua Dartnall 上次更新:2014-01-16

備註

本種的學名根據WoRMS和EOL網站應改為Cryptasterina pentagona (Muller & Troschel, 184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Patiriella pseudoexigua Dartnall 上次更新:201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