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大型淡水螺類(殼高達10公分),呈球狀。外殼為棕或綠色,具帶狀螺紋環繞。某些水族寵物品種外殼呈淺金黃色;體色、體型差異大。福壽螺在水中以腮呼吸,育水質惡劣或缺氧時自頭部左後方伸出呼吸管(siphon)至水面,頭部反覆上下彎動,將空氣引入肺囊進行呼吸。肺囊位於外套膜左側,有發達的血管循環系。在乾燥環境下螺體縮入殼內緊閉口蓋,成體在這種乾旱條件下可忍受3個月以上不會死亡。

本種概述:為大型淡水螺類,為台灣十大入侵種之一。在1979年由阿根廷引進至台灣養殖,期望可以取代原生種田螺,作為食用螺用,結果因市場性低,加上食性雜,對環境適應力高,耐受性高,即使在高度污染的水域內亦可發現其蹤跡,棄養後即在台灣各地大量繁殖,迅速蔓延,造成農業、經濟、環境上的危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陳俊宏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殼近乎卵圓形,殼呈綠褐色,色彩變異大,殼表有褐色帶,縫合溝深,臍孔大,口蓋黑褐色。台灣之福壽螺雖為雜食性,但偏向植物食性之螺類,攝食種類甚廣,包括水生植物、陸生蔬菜類及魚類屍體等均在攝食之列。福壽螺及梯狀福壽螺均為雌雄異體,交配後約一星期產卵。交配時雄螺爬於雌螺殼上,雄螺陰莖鞘翻出插入雌螺雌孔之中。產卵行為在日落後進行,產卵時,雌螺爬出水面,在離水面10 cm 以上處產卵,產卵後再潛回水中。卵粒直徑約2mm,由黏液相互黏接,乾燥後固著成葡萄串狀的紅色卵塊,長度由2 cm至7 cm不等,寬約1.5 cm。兩種福壽螺的孵化期約2星期,孵化後幼螺啃食卵殼後墜入水中繼續成長,約50天後即成熟可交配產卵。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貝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貝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上次更新:2014-12-03
本種殼高約1~6 公分 。殼呈寬圓形。右旋螺,殼上會有褐色的條紋,螺層約7 層。殼色多變,殼表光滑呈綠褐色,有些個體有螺旋的褐色帶狀條紋。螺體層膨大。縫合線明顯。臍孔大且深。殼口近半圓形。口蓋大小約如殼口,角質呈黑褐色。螺體爬行時,伸出頭部及腹足。頭部具2 對觸角,前對長,後對短。後觸角的基部外側各有一隻眼睛。

福壽螺會在夜晚爬至水面的物體表面產下粉紅色卵塊。本種為雜食性,食用多種水生經濟作物,如水稻、菱角、芋頭與蓮花等。其繁殖力強,嚴重危害臺灣農業發展,也佔據了原生物種的棲息環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邱郁文、黃彥銘 資料提供:花蓮溪社區溪流生態資源手冊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台灣分布: 台灣全島,金門金寧,金城,金沙,金湖,烈嶼,澎湖
世界分布 : 分布於南北半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之淡水或半淡鹹水中。南韓、越南(Khanh Hoa、 Hochiminh City、 Can Tha、 Da Lat)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貝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貝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上次更新:2014-12-03

棲地

棲息於湖沼、池塘、溝渠等靜水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貝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貝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上次更新:2014-12-03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為外來入侵種,其原產南美洲,目前臺灣為全島廣泛分佈,在一般水稻田、水溝或池塘均可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邱郁文、黃彥銘 資料提供:花蓮溪社區溪流生態資源手冊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上次更新:2013-11-06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養殖場不當放流。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陳俊宏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上次更新:2019-12-05

保育狀態

分布於全台中、低海拔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陳俊宏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上次更新:2019-12-05

管理

撲滅方式:毒殺, 生物防治, 物理撲殺

防治方式:

栽培防治:於栽培田區的入水口裝置鐵絲網,隔絕來自溝渠的福壽螺;人工撿拾福壽螺卵塊及螺體,可有效降低福壽螺的族群密度,並能兼顧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育。冬季休閒期,進行一次耕犁作業,將遁入土壤冬眠的福壽螺成體翻出土面,干擾休眠過程,增加其死亡的機會。

生物防治:可放養鴨子至田區取食福壽螺;若水量大且水位高於30公分,可以釋放體重約3公斤的青魚(烏鰡)來取食福壽螺。

藥劑防治:蕹菜栽培初期,氣溫若低於15℃,則無防治的必要。施用時田間水應保持1~3公分,且須均勻噴施田區,才可達到防治效果。水蕹菜栽植初期及每次採收後的再分蘗期為重點防治時期。此外,10月份水蕹菜採收後,田間宜引水灌溉,耕犛整地後,進行一次防治作業,以消滅即將潛入土中休眠的福壽螺,可有效降低本田內的福螺密度。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陳俊宏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入侵後果:農業, 經濟, 環境, 人類健康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草食作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陳俊宏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1979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陳俊宏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 1819)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