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殼略呈三角形,但前、後端均為圓形而其腹側圓弧形,殼頂位於殼中央稍偏前端。殼上有明顯的成長輪,殼皮為黑褐色或黃綠色。有些殼頂會因磨損而露出殼質,即俗稱的“臭頭”現象。殼內面為瓷白色或深紫色。鉸齒十分發達,前後側鉸齒具有多數很小的微細鋸齒排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貝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貝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rbicula fluminea 上次更新:2014-12-03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蜆殼寬約1 公分。 殼上有明顯的成長輪,殼皮為黑褐色或黃綠色。殼略呈三角形,但前、後端均為圓形而其腹側圓弧形,殼頂位於殼中央稍偏前端。殼內面為瓷白色或深紫色。鉸齒十分發達,前後側鉸齒具有多數很小的微細鋸齒排列。有些殼頂會因磨損而露出殼質,即俗稱的“臭頭”現象。
 
 

本種以鰓瓣濾食水中的微細藻類、浮游動物及懸浮之有機顆粒為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邱郁文、黃彥銘 資料提供:花蓮溪社區溪流生態資源手冊 來源學名: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 1774)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台灣分布: 台灣全島,金門金寧,金城,小金門,小琉球,龜山島
世界分布 : 中國南方河川、南韓、越南(Khanh Hoa、 Hochiminh City)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貝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貝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rbicula fluminea 上次更新:2014-12-03

棲地

大多棲息於河川、湖泊或水田等淡水性的環境中,喜歡生活在砂泥質底的環境,也可在河口發現。養殖通常以河川低地、養殖池或天然水塘為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貝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貝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rbicula fluminea 上次更新:2014-12-03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棲息於河川、湖泊或水田等淡水性的環境中,喜歡生活在砂泥質底的環境,也可在河口發現。養殖通常以河川低地、養殖池或天然水塘為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邱郁文、黃彥銘 資料提供:花蓮溪社區溪流生態資源手冊 來源學名: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 1774) 上次更新:2013-11-06

效益(利用)

本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為臺灣最重要的淡水養殖貝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邱郁文、黃彥銘 資料提供:花蓮溪社區溪流生態資源手冊 來源學名: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 1774) 上次更新: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