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型中等細瘦,體長5-18公分,環帶寬0.2-0.5公分;身體塌扁,腹面平坦甚至中央有凹陷;尾部尖細如頭部。背面體色均勻,粉紅、深紅、紅紫或藍紫,具有強烈藍紫色繞射反光,背中血管明顯,呈背中線模樣,筆直且邊緣模糊,唯在體色深紅的個體上除了接近尾部的背血管較清晰之外,其他部位則不易觀察;腹面體色極淺,呈粉紅色。
本種為表層型蚯蚓。爬行速度極快,向前向後皆然。在堆肥、動物糞堆與有機質中生活良好,因此已是歷史悠久的堆肥蚯蚓種類之一,於台灣各處的蚯蚓養殖場中也經常混雜出現。植食性,夜間會爬出至表面活動取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Perionyx excavatus Perrier, 1872 上次更新:2020-07-02

分布

全球廣佈種,在台灣分佈於海拔1100M以下之地區,在人工環境的蚯蚓養殖場甚至家庭蚯蚓養殖箱中通常也可以少量發現。國外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各國、夏威夷、西印度群島、馬達加斯加、薩摩亞、斐濟、紐澳、英國、及美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Perionyx excavatus Perrier, 1872 上次更新:2020-07-02

形態學

環帶位於13-17節,環形但不完全癒合,顏色明顯較淺,且前後邊緣模糊。前列腺小,於環帶後背面體表不可見。受精囊孔兩對,位於7/8/9節間,大而明顯,接近正方形排列在腹面中央。雌孔位於14節腹面正中央。雄孔一對位於18節腹面中央的下凹處,兩孔緊靠且開口相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Perionyx excavatus Perrier, 1872 上次更新:2020-07-02

棲地

一般開墾地與次生林,尤其潮濕而有些微腐臭之處,例如動物糞便堆肥附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Perionyx excavatus Perrier, 1872 上次更新: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