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殼體爲菱形或平行四邊形,膨脹,厚重。背緣平直或隆起,腹緣爲釜底形。前緣由前背緣向前下緣突出,彎曲,有三、四個緣鋸齒。後緣有邊稜,爲新月形,中間突出。殼表覆有粗重的網紋,網紋呈同心圓狀圍繞,一個粗重脊肋的中心點。一個大眼晶體座於前背緣角,後下腹部的網紋類似側翼式的突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胡忠恆、陶錫珍 資料提供:臺灣及其臨近沿海介形蟲動物誌 來源學名:Loxoconcha zamia Ishizaki 上次更新:2013-11-01

分布

苗栗縣後龍鎮龍港村通宵層(晚上新世),恆春半島恆春鎮大南灣馬鞍山泥岩(上新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胡忠恆、陶錫珍 資料提供:臺灣及其臨近沿海介形蟲動物誌 來源學名:Loxoconcha zamia Ishizaki 上次更新:2013-11-01

鑑別型特徵敘述

本種的形態與Loxoconcha (Argoconcha) kattoi Ishizaki (本文)比較其殼體的裝飾比較細膩,與L. (Argoconcha) matacrispata (Hu)比較,其後背側缺少眼眶及三角形眼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胡忠恆、陶錫珍 資料提供:臺灣及其臨近沿海介形蟲動物誌 來源學名:Loxoconcha zamia Ishizaki 上次更新: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