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殼由五片殼板所組成,其上具有明顯的輻射紋路。本種的盾版明顯較茗荷(L.anatifera)的盾板突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游孟貞 資料提供:中研院生多中心潮間帶生態研究室 來源學名:Lepas anserifera Linnea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俗稱茗荷介、磩仔、海佛手、鵝頸藤壺,英名Short-stalked goose barnacle, Barnacle goose,為一種頭部拉長,呈長柄狀附在基底上的有柄藤壺,體長約可達5公分。體殼由5片白色的鈣質殼板所組成,其上具有20條左右的輻射紋路,並有與殼頂成同心圓的疏稀的細溝相交織。峰板的背緣大多呈鋸齒狀或平滑,其底部的叉狀突起較尖。楯板的開閉緣為明顯的弓形突出,左右兩楯板的內面具有殼頂齒,右側的齒比左側強。殼板的開口邊緣呈橘色,羽毛狀的附肢呈褐色。柄部呈紫褐色,其長度比頭狀部短。頭狀部長約1至3公分,柄部長約1公分。鞭狀突在第一蔓足的足基有3至4個,在這下部的體側有一個。尾突平滑,頂端有尖的爪狀突起。
幼小的時候都是行浮游生活,在找到適當的基底之後,會以頭部黏附在石頭上固著生長,終生不再移動,好像一隻仰躺的蝦子,附肢(蔓足)在上朝向頂部的開口。退潮時,會緊閉其外殼以減少水分的喪失,漲潮時才伸出其濾網狀的附肢,一伸一縮的濾食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雌雄同體,在沒有配偶時,可行自體受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Lepas anserifera Linnea 上次更新:2014-05-08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游孟貞 資料提供:中研院生多中心潮間帶生態研究室 來源學名:Lepas anserifera Linnea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溫帶和熱帶海域,臺灣各地海邊的漂流木或沖到岸邊的海藻上經常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Lepas anserifera Linnea 上次更新:2014-05-08

鑑別型特徵敘述

本種的尾肢彎曲、尖銳、光滑,盾板明顯比近似種 茗荷(L. anatifera)的盾板突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Lepas anserifera Linnea 上次更新:2014-05-08

棲地

棲息於浮木或其他能漂浮於海面的物體表面。冬季時,經常可發現本種出現在台灣東北角海邊的漂流物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游孟貞 資料提供:中研院生多中心潮間帶生態研究室 來源學名:Lepas anserifera Linnea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附著在海面的漂流物上,不斷的伸縮其附肢捕食浮游動物和懸浮的有機碎屑。牠們的耐乾燥能力很強,即使寄宿物體被移上岸,仍然能夠存活一段時間,不會馬上死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Lepas anserifera Linnea 上次更新:2014-05-08

效益(利用)

花蓮的原住民會採集來以辣椒、蔥等炒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Lepas anserifera Linnea 上次更新: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