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俗稱哨兵蟹、望潮、海婆仔、布蚵仔(台南) ,英名Sentinel crab。頭胸甲長約2.6公分,寬可達4.0公分,略呈長方形,前側緣含眼外齒有3齒,雌蟹則有2齒,齒間有深缺刻,前側緣中間往中央各有1條橫向的溝紋。眼窩長,眼柄細長。頭胸甲側面密生軟毛,背面散生細小的顆粒。雄蟹的螯腳細長,左右同大,長節密生短毛,掌部遠比兩指長,外側面光滑,兩指與掌部呈90度下彎,以方便取食,指尖呈匙狀,咬合緣的內側各有1齒,兩指空隙小;第3對歩脚的腕節和前節上緣有毛。雌蟹的螯腳遠比雄蟹小,表面光滑,內側面密生短毛。最後一對步腳有毛且明顯較小。身體呈灰褐色、黑褐色至黃褐色,有深色的雜斑,嘴部上緣呈白色,腹面呈黃色至紅褐色,眼柄呈褐色或青色。雄蟹的大螯掌部呈黃棕色至紅棕色,也有白色的個體,指尖白色,雌蟹的螯腳及步腳末端呈黃棕色。
雜食性,以其他小動物、藻類、土壤有機質有機碎屑為食。在覓食時雄蟹常揮舞雙螯,動作有如伸舉雙手高呼萬歲,故名萬歲大眼蟹。揮舞時身體先稍微低伏,身體抬高時,雙螯會由內朝上舉,當抬到最高時,雙螯也舉到最高,接著身體再低伏,雙螯也順勢由外朝下繞圈揮舞。身體藏入水中,露出細長的一邊覓食,一邊觀察外界的變化,這種習性很像站哨的阿兵哥,所以英文名叫 Sentinel crab(哨兵蟹)。有曬太陽的習性,一有狀況就迅速躲入洞中。洞口有帶狀泥漿,密度高達每平方公尺有150個。洞口扁平,有帶狀泥漿,寬約1至2公分,洞的深度約10至20公分,洞穴彎曲斜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acrophthalmus banzai Wada & Sakai, 1989 上次更新:2016-03-08

分布

本種分佈於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臺灣等地區,臺灣在蘭陽溪口、淡水河以南至恆春半島保力溪口以北及澎湖皆有廣泛分布,4至12月間數量相當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acrophthalmus banzai Wada & Sakai, 1989 上次更新:2016-03-08

棲地

棲息於泥質海岸與河口、紅樹林沼澤區的中低潮帶積水泥質灘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acrophthalmus banzai Wada & Sakai, 1989 上次更新:2016-03-08

效益(利用)

早期臺灣南部有醃漬做鹽湯食用的情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acrophthalmus banzai Wada & Sakai, 1989 上次更新:2016-03-08

備註

以前常誤鑑定為日本大眼蟹M. japonicus,但因為生活史、分布、形態(如日本大眼蟹的雄蟹第3對歩脚的腕節和前節上緣無毛,且交尾器的形狀不同)與行為皆有別於後者,所以Wada和Sakai(日籍學者)將之區分為不同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Macrophthalmus banzai Wada & Sakai, 1989 上次更新: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