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臺灣、東中國海(沖繩海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威廷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Munida crassa Baba, 1988 上次更新:2016-03-08

鑑別型特徵敘述

頭胸甲鰓緣有5根刺;額角呈針狀;第二腹節前橫脊分布小刺;第四胸腹片前緣明顯窄於第三胸腹片;胸板上無顆粒;角膜小;寬度略多於或與眼上刺和額角之間的距離相等;觸角基節內側刺短於外側刺;觸角第二節內側刺沒超過第四節末端;第三顎足長節伸展側無刺;第一步足腕節至多寬為長的1.7倍,固定指有1或2根明顯的刺;第二步足指節超過掌節半長,彎曲側上有可動刺。 身體為底色,附肢為粉紅色或淡橙色;頭胸甲前側面刺為橙色;第一步足指節後半顏色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威廷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Munida crassa Baba, 1988 上次更新:2016-03-08

棲地

底質無紀錄,可能為泥地,水深約316~1211公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威廷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Munida crassa Baba, 1988 上次更新: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