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德班與東倫敦之間、安達曼東側、大尼科巴島西南、望加錫海峽、御前崎市東南、蘇拉威西島、紐西蘭、塔斯曼海、臺灣、日本(豐後水道、熊野灘、伊豆諸島、駿河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威廷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Uroptychus scambus Benedict, 1902 上次更新:2016-03-08

鑑別型特徵敘述

頭胸甲寬於長,背面光滑,側緣明顯凸出,前側面刺突出,偶有達到額角尖端;額角短窄,約0.3倍頭胸甲長,背面持平;頰部前半部窄,前端形成尖銳的刺,表面光滑;第三胸腹片前緣內凹,有對由小缺口分開、靠近中央的小刺;眼接近橢圓形,內側膨大,遠端與近端窄;觸角柄短且細,第二節無刺,觸角鱗片短、最多至第四節半長,有時與第二節融合,第二節遠端無刺,第五節等長或略長於第四節,觸角鞭毛達到或略超過第一步足長節半長;第三顎足坐節非常短,長節與腕節無刺;第一步足除了指節外光滑帶顆粒,坐節基部寬、無刺,長節與腕節各有1~3根刺,長節長於頭胸甲;第二與第三步足近等長,第四步足短於前面步足的一半,特別在長節與腕節,長節中側面厚、無刺,第二長節略長於頭胸甲,腕節無刺,第二第三腕節近等長,約為掌節的4/5~3/4倍,第四腕節短於第三腕節半長,第二、三掌節內側無刺,有軟的剛毛,指節彎曲,有的與掌節等長,有的略短於掌節(至少為0.7~0.8倍)。 整體為淡粉紅或淡紅色,有些更紅或更白;步足為半透明;頭胸甲前部為紅橙色或紅色;卵為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威廷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Uroptychus scambus Benedict, 1902 上次更新:2016-03-08

棲地

於柳珊瑚上,與海綿一起採獲,黏土泥地,水深約296~2084公尺,最常於1000左右的水深採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威廷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Uroptychus scambus Benedict, 1902 上次更新: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