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英名Spherical sponge, Golf ball sponge,中國大陸稱為「中国南海海绵」。 身體呈半球形至扁平形,直徑最大可達10公分,肉體黃色,出入水口位置不定且皆可收縮開啟,體表常有許多類似月球隕石坑的凹洞、灰泥和細長的骨針,摸起來有一點彈性,骨針可刺入皮膚導致發癢,且常黏附泥沙。
生長在海流較強且泥沙較多海域的澳洲球形海綿,其體內的骨針較多。在夏、秋季裡,其身體表面的小凸起的尖端會長出一些星狀的小芽球,是牠們無性生殖的幼體。其中質層的海綿細胞中有化學自營性硫氧化細菌共生,除了最優勢的共生菌外,海綿細胞內其他共生菌其中一部分亦被證實是自營性細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inachyrella australiensis (Carter, 1886) 上次更新:2013-11-15

分布

本種分布於中國南海及印度太平洋的熱帶岩礁海域,包括亞達伯拉、澳大利亞、印尼、地中海東部、馬來西亞、塞西爾、巽他陸架/爪哇海、菲律賓、坦桑尼亞、越南、馬達加斯加西部和北部。臺灣南部的恆春較為常見,其他地區偶爾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inachyrella australiensis (Carter, 1886) 上次更新:2013-11-15

外觀相似性

與柑橘荔枝海綿 Tethya aurantium 很像,但體型較大,大都生長在11至84公尺的海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inachyrella australiensis (Carter, 1886) 上次更新:2013-11-15

棲地

生長在潮間帶至淺海中的岩石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inachyrella australiensis (Carter, 1886) 上次更新: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