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52-54m,雌蟲全長53 mm。 臉部金藍色,複眼鮮艷的深綠色,合胸金綠色,斑紋黃色,正面下方有一對短棒狀背條紋,側面中央及後緣各有一條不規則縱斑,腳黑色,中後腳腿節有不明顯的淡色脊狀突起。腹部黑色,未端膨大呈紡錘形,背面中央有一條不連續縱紋, 上攫握器黑色,有一對大黃斑。雌蟲斑紋類似雄蟲,但腹部末端不膨大,脛節沒有脊狀突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葉文琪 資料提供:葉文琪 來源學名:Macromidia ishidai Asahina, 1964 上次更新:2014-06-22

分布

本種為2006才發表的新紀錄種,除台灣以外,僅分布在日本琉球群島,在本島為稀有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葉文琪 資料提供:葉文琪 來源學名:Macromidia ishidai Asahina, 1964 上次更新:2014-06-22

棲地

在本島為稀有種,僅發現於屏東縣及台東縣低海拔山區的幾條溪流。雄蟲白天很少出現在溪流水面活動,但晨昏時段會在樹叢高處來回飛行覓食。雌蟲產卵於小溪流有細礫石邊岸的水潭區,時間也大多接近黃昏。成蟲發生期四~七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葉文琪 資料提供:葉文琪 來源學名:Macromidia ishidai Asahina, 1964 上次更新:201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