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顯著。雄蝶:頭橙褐色。觸角末端略膨大、腹面裸露。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乳白色,末端黑褐色。胸部背面褐色、腹面乳白色,均略帶橙色。足後半部乳白色、前半部黃褐色,前足跗節癒合、刺狀、被毛。腹部背面褐色、腹面乳白色,均帶橙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緣凸、外緣及後緣近直線狀。後翅扇形。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面大部分覆橙色鱗;前翅中央有褐色之字形帶紋、於M2室折彎,亞外緣有褐色細帶紋、帶紋兩側有一列模糊斑點,中室雜有褐色斑紋;後翅有三道褐色帶紋,略與外緣平行,中室有一褐色斑點及短條。翅面有兩道橙色帶紋、內側者較粗。翅腹面底色乳黃色,前翅翅頂及後翅外半部暗赭色,翅內側有褐色狹窄直帶紋、外側有波狀紋,中室附近有不規則深色帶紋,前翅中室有兩只鏤空斑紋、後翅近翅基部則有三只。緣毛黑白相間。雌蝶:體型通常較雄蝶大。軀體特徵與雄蝶相似。翅背面底色黑褐色,上綴乳白色斑紋,有兩條白色帶紋,內側者較粗、外側者較細;前翅中室內有白色帶紋,延伸 至M2室。翅腹面底褐色泛紫色,上有白斑,斑紋與雄蝶相似。前足跗節分節、具爪、無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中大型蛺蝶。軀體背側於雄蝶橙色,於雌蝶黑褐色,腹側白色。前翅近直角三角形。後翅橢圓形。翅背面底色黑褐色,雄蝶翅面有橙色瑪瑙紋,內有黑褐色線紋、斑點。雌蝶翅面有白色帶紋、條紋及斑點。前翅中室內有一內鑲黑斑之白條,外側有一眉形紋。白色中央斑列折線狀排列。亞外緣有白色斷線列。後翅內側與外側各有一白帶。雄蝶翅腹面底色橙色,雌蝶則為淺褐色,上有暗褐色線紋及斑紋。翅外側有矢狀紋列。前、後翅中室及翅基有黑褐色鏤空紋。緣毛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東北部、喜瑪拉雅地區、華西南至華東、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中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帶。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南部、喜瑪拉雅、中南半島等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背側隆起,中央有膜質區。鈎突勾狀,向後漸窄、下彎。顎形突長、帶狀。囊突細長、桿狀。基腹弧彎曲。抱器修長、瓣狀,向後漸窄。抱握鋏長刃狀,末端斜切、多棘刺。陽基軛片背側成一對鰭狀突起,具剛毛。陽莖粗壯,末端略上揚。陽莖器長度略等於陽莖基,向後漸窄,末端尖,開口於背側。角狀器為一狹長、有棘刺之骨帶。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圓形。花壁為具細刺寬骨斑。交尾囊管短於交尾囊。交尾囊孔板輕度骨化、穹頂狀。後內骨突與肛突近乎等長。肛突葉狀、中度骨化,具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尺寸

成蝶前翅長31-44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飛行快速,會吸食腐果。卵成群聚產於寄主成熟葉葉背,幼蟲前期有聚集性。幼蟲取食金縷梅科秀柱花,殼斗科青剛櫟、赤皮等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寄主植物:金縷梅科之秀柱花;殼斗科之青剛櫟、赤皮櫟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週期

本種為一年一世代物種,成蝶主要活動於夏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brota gang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