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thalia kosempona (Fruhstorfer, 1908)

Euthalia kosempona (Fruhstorfer, 1908) 甲仙翠蛺蝶
Euthalia kosempona (Fruhstorfer, 1908) 甲仙翠蛺蝶
Euthalia kosempona (Fruhstorfer, 1908) 甲仙翠蛺蝶
Euthalia kosempona (Fruhstorfer, 1908) 甲仙翠蛺蝶
甲仙翠蛺蝶
連珠綠蛺蝶,埔里綠一文字蝶,埔里綠一字蝶,連珠翠蛺蝶,甲仙綠蛺蝶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顯著。雄蝶:頭呈帶橄欖綠之褐色。複眼後側輪緣乳黃色。觸角近端部略膨大、腹面及頂端裸露。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乳黃色、背面及末端黑褐色。胸部背面帶橄欖綠之褐色,腹面乳黃色。足乳黃色、末端褐色,前足跗節癒合、刺狀、被毛。腹部背面帶橄欖綠褐色,腹面乳黃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緣凸、外緣近直線狀、翅脈末端略凸出、後緣直線狀。後翅扇形,外緣波狀。翅背面底色帶橄欖綠之褐色,部分深色,中央有鮮明黃色帶紋,外側有深色模糊帶紋;前翅中央帶紋前半部近翅頂有三枚黃白色小斑點,中室有二只鏤空短條紋,CuA1及CuA2室基部各有一鏤空小斑點;後翅中室末端有鏤空短條紋。翅腹面底色黃色泛綠色,斑紋與背面相似,但後翅內側有四至五只鏤空斑紋、前翅外側深色帶紋較鮮明。緣毛白色,翅脈末端黑褐色。雌蝶:軀體特徵與雄蝶相似,但觸角頂端不裸露。前足跗節分節、具爪、無毛。翅背面底色深橄欖綠,部分泛紫色,斑紋白色;前翅有由前緣延伸至CuA2脈之鮮明白色中央斜帶紋,翅頂有二白色小斑點;後翅中央帶紋減退為二只白色小斑點,分別位於Sc+R1室及M1室。翅腹面底淡橄欖綠泛黃色,前翅斑紋與背面相似,後翅中央帶紋破碎為一列白色小斑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Euthalia kosemp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展翅 73 - 82 cm,外觀與台灣綠蛺蝶近似但本種中央的米白色縱帶較細,翅腹面的米白色縱帶內側具黑色細邊,翅端斑點為二 個小白點。本種分布於中海拔山區,數量較台灣綠蛺蝶少很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義祥 資料提供:嘎嘎昆蟲網 來源學名:Euthalia hebe kosempona Fruhstorfer, 1908 上次更新:2013-12-02

分布

世界分布:越南、華西至華東、臺灣。

臺灣分布:分布於本島低至中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Euthalia kosemp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背側隆起。鈎突勾狀,向後漸窄、下彎。顎形突細長、帶狀,中央有具細刺之溝槽。囊突短桿狀,末端圓鈍。基腹弧彎曲。抱器修長、瓣狀。抱握鋏長刃狀,末端下彎,上具許多刺棘。陽基軛片盾狀,背側有一對指狀突起,具剛毛。陽莖粗壯,末端上指。陽莖器長度長於陽莖基,向後漸窄,末端尖,開口於背側。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圓形。花壁為具細刺寬骨斑。交尾囊管短於交尾囊,交尾囊孔邊有管狀骨化環。交尾囊孔板膜質、穹頂狀,後陰片形成橢圓形、具刺毛之骨片。後內骨突長於肛突。肛突葉狀、中度骨化,具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Euthalia kosemp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35-43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Euthalia kosemp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關係

寄主植物:殼斗科之青剛櫟、赤皮櫟、捲斗櫟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Euthalia kosemp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一代物種,成蝶主要活動於初夏至秋季,以非休眠幼蟲越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Euthalia kosemp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系統分類學或親緣關係學

本種差異甚大之雌雄二型性使得Fruhstorfer (1908b)將本種雌雄分別描述為兩不同蝶種之亞種。

Yokochi (2011)指出Matsumura (1919)圖示之daitoensis正模標本圖有問題,誤植為紫俳線蛺蝶之雌性個體,並推測該分類單元之模式標本可能已遺失或損壞。然而我等於北海道大學昆蟲分類研究之松村收藏中尋獲該正模標本。該正模標本與Matsumura (1919)之描述一致,亦與甲仙翠蛺蝶雌蝶鑑別特徵相同,因此daitoensis無疑應被視為甲仙翠蛺蝶之次主觀異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Euthalia kosempon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