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1908

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1908 燦蛺蝶
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1908 燦蛺蝶
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1908 燦蛺蝶
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1908 燦蛺蝶
燦蛺蝶
黃胡麻斑蛺蝶,雌黑黃斑蛺蝶,東方帥蛺蝶,雌黑黃斑挾蝶,黃胡麻斑挾蝶,櫟繚斑蛺蝶,黃斑蛺蝶,帥蛺蝶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顯著。雄蝶:頭黑褐色,綴白色斑點;毛隆褐色雜白色。觸角黑褐色,末端膨大、扁平。口器乳黃色。下唇鬚前伸,背面及端部黑褐色、腹面白色。胸部黑褐色,腹面有白色斑點。足黑褐色,上有白色條紋;前足跗節癒合、被毛。腹部黑褐色,有三列白色斑點,腹面及兩側各一條。前翅略呈三角形,前緣略凸、外緣明顯內凸、後緣直線狀。後翅葉狀,翅脈末端突出,呈波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前翅有三列鮮明斑紋,包括內側橙色斑點、中央白色斑點及亞翅頂二只白點,亞外緣亦有一列模糊斑點;後翅外側有一列鮮明橙色斑點、內側有大範圍橙色斑塊。翅腹面斑紋與背面相似,但斑紋更鮮明,內側、中室及外緣另有藍白色斑紋。雌蝶:軀體特徵與雄蝶相似。翅幅較寬,前翅外緣僅略凹。前翅背面橙色斑紋僅見於中室,其餘則由藍色或白色斑紋取代。翅腹面橙色斑點僅有一列外側斑點及少數內側斑紋,藍色及白色斑紋較翅背面明顯。前足跗節分節、具爪、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蛺蝶。軀體黑色,腹面有白點、白紋。前翅三角形,外緣中央內凹,尤其是雄蝶。後翅扇形,外緣波狀。翅背面底色黑褐色。雄蝶翅面有許多橙色斑點及斑塊,前翅外側有白色斜紋列,翅端有白色小斑點。翅腹面斑紋加綴許多淺藍色及淺藍紫色小斑點。雌蝶橙色斑較不發達,翅面密布白色、淺藍色、淺藍紫色及橙色斑點及條紋。緣毛黑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喜瑪拉雅地區、中南半島、馬來亞、華南及華西南、臺灣。

臺灣分布:分布於本島低至中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南部、喜瑪拉雅及中南半島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闊、平坦。鈎突向後漸窄,末端下彎、喙狀。顎形突向腹側延伸成高度骨化之舌狀突起。囊突長,長度約為基腹弧2倍,前端鈍。基腹弧狹窄、彎曲。抱器寬、瓣狀。抱器內突背側有小突起,末端有一齒突。抱握鋏葉狀,邊緣弧形。抱器腹基部粗厚,向後漸細。陽基軛片為一寬骨帶。陽莖細長,末端明顯骨化。陽莖器長於陽莖基,末端略扭曲、開裂。

雌交尾器:交尾囊橢圓形。交尾囊管短於交尾囊,膜質,後端略膨大,於交尾孔處形成漏斗狀骨化構造。交尾囊孔板為寬闊骨盾,生有數根剛毛。後內骨突細長,短於肛突,略骨化。肛突形成大型、明顯骨化之鏟狀構造,尾端邊緣增厚,後端密生剛毛。

變異:雌蝶翅面斑紋多變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34-47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飛翔快速,好吸食樹液及腐果。冬季以幼蟲態於樹上枯葉過冬。雌蝶將卵產入寄主植物上的象鼻蟲或蛾類幼蟲捲成的蟲巢內,幼蟲有群聚性。幼蟲取食殼斗科青剛櫟等櫟樹葉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寄主植物:殼斗科之青剛櫟、森氏櫟、赤皮櫟、圓果青剛櫟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代物種,以非休眠之幼蟲越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上次更新:2023-04-04

備註

本種雌蝶產卵於蛾類或象鼻蟲利用葉片所建造之蟲巢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ephisa chandra androdama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