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白裳貓蛺蝶
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白裳貓蛺蝶
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白裳貓蛺蝶
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白裳貓蛺蝶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不顯著。雄蝶:頭橙色,觸角基部周圍黑褐色。觸角黑褐色,上有二道白色虛線,末端棒狀、扁平、裸露。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背面黑褐色,腹面乳黃色。胸部背面褐色,腹面白色。足之腿節白色、脛節及跗節橙色;前足跗節癒合、刺狀、密被毛。腹部背面褐色,散佈橙色鱗、腹面白色,中央有黑色條紋。前翅近三角形,前緣略凸、外緣及後緣直線狀、翅頂鈍。後翅圓,翅脈末端略突出。翅背面底色橙色,上綴四列黑褐色斑紋,中室內有四只黑褐色斑點,中央及亞基部帶紋間時呈白色。翅腹面底色及斑紋與翅背面相似,但後翅內側有鮮明白色區塊。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翅外緣略凸、後翅腹面白紋通常較鮮明,前足跗節分節、具爪、無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小型蛺蝶。軀體背側淺黃褐色,中央隱約有一黑褐色縱線,腹側白色。前翅三角形。後翅扇形。翅背面底色橙黃色,雌蝶有時基半部泛白色。翅面布滿黑褐色斑點,中室內有四枚黑褐色圓斑。翅腹面斑紋似翅背面,黑褐色斑點較小,後翅內側有一白斑,其餘翅面底色橙黃色。緣毛黃褐相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華西、華南、華東、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低至中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臺灣地區以外見於中國大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闊且平坦。鈎突向後驟縮、細長,末端下彎、鉤狀。顎形突中央膜質,兩端骨化。囊突甚長,長度約為基腹弧的5倍長,基部彎曲,前端膨大成棒狀。基腹弧狹窄。抱器修長、瓣狀,末端略窄。抱器內突葉狀,末端背側略凸。抱握鋏後端漸窄,末端背側具一小齒。陽基軛片盤狀。陽莖極細長,長度超過囊突,筆直、骨化。陽莖器長度超過陽莖基,末端開口於背側,後端高度骨化,具小齒。

雌交尾器:交尾囊心型,後端驟窄,與連接導精管之膜囊相連。交尾囊管非常細長、骨化,近後端處膨大,交尾孔周圍有骨化錐。交尾囊孔板之前陰片形成骨環;後陰片形成寬闊之骨盾。後內骨突和肛突近乎等長,略骨化。肛突葉狀,尾端邊緣厚,後端具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22-31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在林緣、林床活動。成蝶飛翔活潑,會訪花、吸食腐敗物及水分。幼蟲停棲於葉背,以幼蟲態過冬。幼蟲取食朴樹科石朴、沙楠子樹及朴樹等植物葉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寄主植物:大麻科之朴樹、石朴、沙楠子樹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世代物種,會以幼蟲休眠越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系統分類學或親緣關係學

Miyake (1906)最初將分布於臺灣之貓蛺蝶鑑定為白裳貓蛺蝶T. albescens,但後來Fruhstorfer (1908)將其鑑定為貓蛺蝶T. maculata (Bremer & Grey, [1853])之族群並描述為亞種ssp. formosana,此處理為後來研究人員沿用,直至Okana & Okano (1984)依據雄蟲交尾器特徵,認為formosana仍應屬於白裳貓蛺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Timelaea albescens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