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異紋帶蛺蝶
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異紋帶蛺蝶
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異紋帶蛺蝶
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異紋帶蛺蝶
異紋帶蛺蝶
玉花蝶,小一文字蝶,小單帶蛺蝶,新月帶蛺蝶,臺灣小一文字蝶,臺灣小一字蝶,棒帶蛺蝶,台灣小一文字蝶,台灣小一字蝶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顯著。雄蝶:頭黑褐色。觸角末端略膨大、黑褐色、頂端裸露,呈乳黃色。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白色。胸部背面褐色,腹面白色。足白色,前足跗節癒合、針狀、被毛。腹部背面褐色,腹面白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緣及外緣略凸、後緣近直線狀。後翅卵形,翅脈末端略凸出。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有鮮明白紋,於前翅分為模糊前側斑點及後側短帶,於後翅則為一斜帶紋;前翅白色帶紋邊緣常泛藍色;亞外緣有兩條模糊灰色窄帶紋。翅腹面底色黃褐色,白紋與翅背面相似。亞外緣帶紋狹窄、白色。前、後翅均另有排列較紊亂之暗色紋。緣毛黑白相間。雌蝶:軀體特徵與雄蝶相似,但中胸背側有四只模糊白色斑點、腹部前端有白色橫紋。觸角端部橙色。翅背面斑紋白色;前翅有斑紋分離之中央帶紋、亞翅頂斑點及中室細帶紋;後翅有二道白色帶紋,內側者較粗;前足跗節分節、具爪、無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型蛺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胸部前側有白斑點、腹部前側有一白環;腹側白色。雄蝶觸角末端黃褐色。複眼疏被毛。前翅直角三角形,外緣中央凹入,尤其是雄蝶。後翅扇形。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面有白色帶紋、條紋及斑點。雌蝶前翅中室內有一白條,為黑褐色細帶截為數段。白色中央斑列折線狀排列,亞外緣有彎曲排列之白色短線。後翅內側與外側各有一白色紋列,內側紋列帶狀,外側紋列弧形排列之白斑。翅腹面底色深褐色,翅背面亦有白紋。沿翅外緣有白線。後翅內側與外側帶間有暗色帶。後翅翅基有黑褐色鏤空紋及白條,白條前側鑲黑色眉形紋。雄蝶翅背面僅於前、後翅分別有一與外緣平行的白色短帶,前翅白帶前方有三個白色小紋。翅腹面除白色短帶外,於外側有兩道白色線。緣毛黑白相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喜瑪拉雅地區、中南半島、巽他地區、峇里島、日本八重山群島、華西至華南、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低至中海拔地區,龜山島及澎湖亦有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主要見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帶,龜山島及澎湖也有記錄。臺灣以外分布遍及菲律賓以外之東洋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平坦,中央有膜質區。鈎突勾狀,末端下彎。顎形突長、板狀。囊突短桿狀,末端鈍。基腹弧彎曲。抱器長瓣狀,腹側略凸起,後端漸窄,末端鈍。抱器腹背側延伸成三角形突起,上生細小刺棘。陽基軛片細,V字形,背端棒狀。陽莖末端上舉。陽莖器長度略長於陽莖基,尾端漸細,末端尖,開口於背側。

雌交尾器:交尾囊球狀。花壁為一對具刺小骨帶,並排於交尾囊一側。交尾囊管明顯短於交尾囊。交尾囊孔板膜質、穹頂狀。後內骨突細長、針狀。肛突葉狀、略骨化,具剛毛。

變異:翅斑紋於高溫高濕之季節常減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上次更新:2022-11-11

尺寸

成蝶前翅長27-37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上次更新:2022-11-11

棲地

主要棲息在常綠闊葉林、海岸林等環境。一年多代。成蝶常於林緣活動,有訪花性,也吸食腐敗物與吸水。幼蟲取食茜草科植物,如毛玉葉金花、臺灣鉤藤、水金京、水錦樹等之葉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寄主植物:茜草科之毛玉葉金花、臺灣鉤藤、嘴葉鉤藤、水金京及水錦樹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上次更新:2022-11-11

週期

本種是一年多代物種,全年皆可見成蝶活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上次更新:2022-11-11

系統分類學或親緣關係學

Murayama & Shimonoya (1963)記述了名為「Tacoraea eupalia」的種類,曾被認為是流帶蛺蝶之春型,然而其鑑別特徵實與異紋帶蛺蝶一致:前翅腹面CuA2室基部有深色斑點(流帶蛺蝶缺此特徵)、前翅背面M2室基部白色斑紋模糊、形狀不定(在流帶蛺蝶鮮明、呈三角形)、前翅M3室斑紋較CuA1室者寬(流帶蛺蝶較CuA1室者窄),因此此處將eupalia Murayama & Shimonoya, 1963視為異紋帶蛺蝶之次主觀同物異名(stat. nov., syn. nov.)。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hyma selenophora laela 上次更新: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