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略具雌雄二型性。雄蝶:頭赭黃色。觸角裸露、黑褐色、內側裸露。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背面黑褐色、腹面乳白色。胸部背面赭褐色,腹面乳黃色。足乳黃色;前足跗節癒合、刺狀、被毛。腹部背面赭褐色、腹面赭黃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緣略凸、外緣頗直、後緣直線狀、翅頂鈍。後翅扇形,外緣略呈波狀。翅背面底色赭黃色、前翅外側較淺色、前翅翅頂黑褐色,外緣有一列黑褐色箭形斑紋。翅腹面底色乳黃色,中央有一列鮮明赭褐色眼狀斑,前、後翅內側均有鑲黑邊之寬帶紋。亞外緣有兩道黑褐色細帶紋。前翅中室末端有一黑褐色細短紋。後翅臀區具黑褐色斑點。後翅背面近基部處具橙色橢圓形斑塊及毛叢組成之性標。雌蝶:軀體特徵與雄蝶相似,但翅腹面底色較淺、深色斑紋擴大、外側亞外緣帶紋較粗、色彩較淡、中央褐色帶紋較鮮明、無性標,前足跗節分節、無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大型環蝶。軀體背側橙黃色,腹側淺橙黃色。前翅前緣弧形。後翅卵形。翅背面底色橙黃色至黃褐色,外緣有黑褐色箭形紋帶,前翅翅端有黑褐色紋。翅基也有黑褐色紋。翅腹面底色橙黃色至深黃褐色。翅中央偏外側有一串橙色環紋,環紋中心有白色小點。翅面內側有兩道黑褐色線紋,前翅中室端有一黑褐色短線。外緣有黑褐色重線。臀區有一黑褐色紋。雄蝶於後翅背面 Sc+R1室基部有褐色性標,中室基部有黃色毛束。緣毛橙黃色、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分布

世界分布:中南半島北部、華西至華東、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低至中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南部、阿薩姆及中南半島等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短而狹窄,前緣中央內凹。鈎突粗壯,形成下彎喙狀突起,末端鈍。顎形突基部粗壯、鉤狀,末端尖。囊突長、指狀,末端鈍。基腹弧頗直。抱器基部較粗,細長,向末端漸細、上彎,末端鈍,具剛毛。陽基顎片細小,V字形,弱骨化。陽莖粗長、挺直。陽莖器長度約為陽莖基1.8倍,末端左側驟縮,末端尖。

雌交尾器:交尾囊球狀,具大型卵圓形附囊。花壁為一對具橫向排列小刺之細長骨化帶。交尾囊管短,有摺皺。交尾囊孔板之前陰片形成骨化穹頂,後陰片形成一骨壁。肛突葉狀,基部骨化,後側有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尺寸

成蝶前翅長50-63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一年一代。成蝶於林緣、林間、竹林內活動。成蝶飛翔優雅緩慢,好吸食腐果、樹液等。雌蝶將卵聚產成塊於葉背。幼蟲取食棕櫚科黃藤、禾本科芒草及某些竹類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5-11-24

關係

寄主植物:棕櫚科之臺灣黃藤(五脈剛毛省藤);禾本科之芒、蓬萊竹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

週期

本種為一年一代物種,成蝶於春末至夏季活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Stichophthalma howqua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