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Matsumura, 1909

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Matsumura, 1909 罕波眼蝶
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Matsumura, 1909 罕波眼蝶
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Matsumura, 1909 罕波眼蝶
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Matsumura, 1909 罕波眼蝶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略有或缺乏。雄蝶:頭黑褐色雜灰白色。觸角黑褐色,有灰白色紋,末端部分裸露。口器褐色。下唇鬚前伸、密被毛、黑褐色雜赭黃色。胸部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足褐色,有乳白色條紋,前足退化。腹部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前翅近三角形,前緣及外緣略凸、後緣近直線狀、翅頂鈍;前翅中室前側及後側脈基部膨大為紡錘形囊狀構造。後翅扇形,臀區略呈角狀。翅背面底色褐色,外側有淺色區域,外側有眼狀紋,於前翅鮮明、近翅頂,於後翅常減退,若有則位於CuA1室且小型。翅腹面底色灰白色,上有褐色細紋。前翅有兩道明顯暗色帶紋,大致呈V字形;眼狀紋於前翅一只、鮮明,於後翅三只、中心分別位於Rs室、CuA1室及CuA2室,Rs室者最大型。緣毛灰白色。雌蝶:軀體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足正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小型眼蝶。軀體背側褐色,腹側灰白色。前翅前緣、外緣弧形。後翅卵形。翅背面底色灰褐色,前翅有一U字形暗色弧線,後翅外緣有一亞外緣暗色線。前翅中室外側有一眼紋。後翅常無紋,偶於CuA1室內有一小眼紋。翅腹面底色灰褐色,有緻密之灰白色波細紋。前翅外側有一枚眼紋,後翅於Rs、CuA1、CuA2室各有一枚眼紋。緣毛淺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5-11-24
本種的外型近似密紋波眼蝶,後翅腹面同樣具有大中小三枚眼紋,但本種的體型明顯較小,翅膀腹面之波紋較密集,整體色調也較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世界分布:中南半島、小巽他群島、蘇拉威西、菲律賓、中國大陸、臺灣。

臺灣分布:本島北部低山地區及馬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上次更新:2022-11-11
其他來源內容
目前已知分布在臺灣本島北部及馬祖地區低地。馬祖分布者屬於不同亞種。臺灣以外分布於華東臺灣、華南、華西南、中南半島、呂宋、蘇拉威西、摩鹿加群島、小巽他群島等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5-11-24
臺灣過去的標本紀錄大多集中於北投地區的軍艦岩,但近年來並無任何的採集紀錄,另外於馬祖的大坵島有尚稱穩定的該種族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上次更新:2013-11-06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三角形。鈎突後端漸細,末端尖。囊突短、圓錐狀。基腹弧窄,略彎曲。抱器基部寬,向後驟縮,細長、臂狀,末端略上彎、形成小而扁平,具齒突之突起。陽基軛片為一對細長骨片。陽莖甚直。陽莖器長度約陽莖基1.5倍,末端斜切狀。

雌交尾器:交尾囊橢圓形。交尾囊管短。交尾囊孔板形成巨大,中度骨化之穹頂。肛突基部骨化、平滑,其尾端葉狀,具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上次更新:2022-11-11

尺寸

成蝶前翅長14-16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上次更新:2022-11-11

棲地

應為一年多代種。棲於開闊草地坡。成蝶飛翔緩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5-11-24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過去的採集紀錄甚少,且近五十年來並無任何標本或目擊紀錄,依據該種於其他地區的分佈可知罕波眼蝶偏好於開闊、照度甚高的短草地活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上次更新:2013-11-06

關係

寄主植物:自然狀態之寄主未知,但飼養時可利用多種禾本科之草本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上次更新:2022-11-11

週期

應為一年多世代物種,成蝶見於春末至秋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上次更新:2022-11-11

系統分類學或親緣關係學

分布於馬祖之族群曾被記述為亞種ssp. matsuensis Lee, 2000,但本種模式產地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而馬祖與福州地裡上非常接近,相距僅約15公里。馬祖與中國大陸及香港之樣本並無可辨識之差異,在此將matsuensis視為norma之次主觀同物異名(syn. nov.)。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上次更新:2022-11-11

備註

分布於臺灣之族群於1930年代後便無觀察或採集記錄,咸信已滅絕,滅絕原因可能是臺北盆地都市化所造成之棲地破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沈宗諭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Ypthima norma posticalis 上次更新:2022-11-11